(相關資料圖)
為了強化2023年京西“非遺禮物”設計大賽選手對京西非遺文化的了解與認知,挖掘非遺文化與創意結合的無限可能,設計具有審美價值、文化內涵以及傳播價值的非遺禮物。6月2日,“創意有約”非遺創意工作營正式開啟,本次活動由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和旅游局遴選并推薦特色非遺點位,參賽選手自行前往參觀。
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高校的師生以及公共藝術設計、青年創新、文化創意等領域設計機構的代表30余人匯聚門頭溝,旨在更好地理解大賽的意義,深入挖掘和體驗北京市門頭溝區非遺文化及其內涵,拓展創作思路,學習領略京西非遺文化的豐厚底蘊與價值,與京西文化專家、非遺傳承人進行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選手們首先到達了靈之秀黃芩小鎮,京西黃芩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張建民老師為大家介紹了黃芩茶的歷史與文化以及黃芩茶的特色與發展,并帶大家參觀黃芩茶種植園、觀賞茶藝表演、品嘗獨具風味的黃芩茶。京西黃芩茶加工技藝作為北京市級非遺,已傳承千余年,講究“七蒸七曬”,其所形成的文化也豐富了中國的茶文化。
隨后,選手們到達了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皇家寺院潭柘寺,有諺語說“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大家在“豪色參天七葉出,恰似七佛偈成時”的娑羅樹下聆聽潭柘寺傳說。2015年初,《潭柘寺傳說》入選北京市第四批非遺名錄,這些傳說多來自民間,歷歷代代傳下來,為潭柘寺增添了美妙的神話色彩。
選手們還了解了國家級非遺潭柘紫石硯雕刻技藝。非遺傳承人尚征武老師與大家分享了潭柘紫石硯在雕刻手法和藝術價值方面的獨特之處。作為明清以來的御用佳品,潭柘紫石硯填補了北京市制硯技藝的空白。
在金隅琉璃文化產業園,選手們參訪了琉璃燒制的古窯,古窯至今仍在延續著火焰,同時也參觀了現代化的琉璃技藝展廳。門頭溝琉璃燒制技藝作為一項國家級非遺,在制作工藝、釉料、原料、造型等方面都獨具特色,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是皇家琉璃制作的代表。對于研究中國傳統建筑、古代文化、宗教民俗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在金隅琉璃文化產業園多功能廳,選手們還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務科黃文靜、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侯秀麗老師、原門頭溝區文化館副館長杜曉、京西太平鼓非遺傳承人高洪偉、京西“非遺禮物”設計大賽組委會專家馮祖光就大賽的意義與目標、門頭溝永定河文化與非遺文化、國家級非遺京西太平鼓、非遺禮物的創作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據悉,此次活動旨在讓“非遺禮物”創作的選手們對京西非遺有更充分和深入的了解,為大家后續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這不僅是一次非遺與創作的碰撞,也是傳承與創新的一次對話。京西“非遺禮物”設計大賽充分挖掘和運用京西豐富的非遺元素,匯聚國內優秀設計資源,將文化與創意有機結合,激發文化創新的活力,推動非遺的多元化發展,同時賦能文旅產業的發展。目前大賽正在作品征集中,公眾可關注公眾號了解詳情。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