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外債規模合理 結構不斷優化
【資料圖】
中新網4月21日電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21日表示,中國的外債規模合理,未來有望保持穩定發展態勢。
21日,國新辦就2023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舉行發布會。有記者提問:近一段時間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加息。請問,我國外債是否出現了相關變化,國家外匯局如何評價我國當前的外債水平呢?
對此,王春英表示,觀察和評價我國外債變化,可以區分宏觀、微觀兩個角度。
從微觀層面看,市場主體更加理性,跨境融資調整幅度適度、平穩。
近年來,市場主體能夠理性看待利率和匯率的變化,市場主體的預期更加平穩,根據貿易投資的實際需求合理利用和調整境內外融資,所以相關外債的變動也更加平穩。2020-2021年期間,美聯儲量化寬松,美元的融資成本下降。所以,市場主體外部融資需求適度擴張,跨境存貸款和貿易信貸等傳統融資型外債余額年均增長8%,但顯著低于2009年-2013年上一輪美聯儲量化寬松時期21%的年均增速。2022年,美聯儲啟動貨幣緊縮政策。融資型外債余額下降10%,這個降幅明顯低于2015年34%的降幅。今年一季度,融資型外債余額走勢進一步趨穩。這些變化說明如果前期沒有過度加杠桿,后期就不會有大幅度的去杠桿,這是從微觀主體行為角度來看外債規模的升與降。
從宏觀角度看,中國外債總量是合理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風險是可控的。
第一,外債規模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相促進。一個國家能夠在適度的范圍內充分吸收外部資金支持國內經濟發展,是一種比較合意的、良性的外債發展格局。近年來,中國的外債總體穩定增長,外債余額和GDP的占比始終保持在14%-16%之間的水平。
第二,外債結構持續優化。去年末,中國中長期外債和本幣外債的占比分別都達到了45%,這個水平比2016年末上升7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我國外債中30%是境外投資者配置的境內人民幣債券,且大部分都具有中長期投資的性質。所以外債償付風險總體是比較低的。
第三,主要外債指標都在安全線以內,對外資產和負債協同性增強。去年末,中國的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以及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的比例,這些指標都在國際安全線以內,而且遠低于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整體水平。同時,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統計顯示,我國是對外凈債權國,當前外匯市場主體持有的境外資產,除了儲備以外,接近6萬億美元,其中3.5萬億美元是流動性比較好的證券、存貸款等資產。在市場機制調節下,對外資產和負債可以在不同市場主體之間實現再配置,這就為承擔外債償付義務的主體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
王春英說,根據微觀層面、宏觀層面的觀察,我們認為中國的外債規模合理,未來有望保持穩定發展態勢。下一步,外匯局將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推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滿足市場主體跨境融資需求,同時也會繼續關注外債的安全性問題。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