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政府工作報告就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提出,“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并在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提出,“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外貿再創新高,貨物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達到42.1萬億元,同比增長7.7%。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5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6%,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對此,南開大學“杰出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盛斌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新冠疫情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盡管如此,我國外貿仍然面臨外需疲軟、成本上升、供應鏈風險、市場競爭加劇加大等多重挑戰。”盛斌分析說,“因此,進出口促穩提質對于實現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的目標,助力穩經濟、穩就業、穩產業鏈供應鏈,幫扶外貿企業應對困難挑戰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3月2日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今年外貿工作要穩規模、優結構。先把規模基本盤保住。同時,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綜合實力提升,外貿結構要優化,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
在盛斌看來,穩規模與優結構將對推動國內產業與技術升級、提高全球價值鏈參與度與分工地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顯著效應。“近年來中國更加關注與發揮擴大進口的作用,這為中國獲取多樣、價低、質優的原材料、能源、設備儀器、關鍵零部件等中間品,特別是先進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了重要渠道,同時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增進了廣大消費者的福利,并促進了國內市場競爭。”盛斌認為,這也充分體現了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提出,“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實驗室主任楊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可從如下兩方面發力:一方面要強化信息體系建設,明確優劣勢,優化布局,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有效發揮貿易“補短板”“強優勢”作用;另一方面要將“外部開放”與“內部改革”緊密結合,“打鐵還需自身硬”,唯有優化法律體系完善、政務廉潔高效、服務體系完備的營商環境,才能全面發揮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支撐與促進作用。
盛斌亦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全力保障外貿企業生產經營,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和復工達產,搶抓國際市場訂單;二是促進外貿物流運輸保通保暢,進一步提升運輸效率和通行能力;三是促進跨境電商加快發展,增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揮數字化轉型升級潛能與優勢;四是用好出口促進政策包,包括出口退稅、出口信貸、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等;五是不斷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用好用足自貿協定的有利條款與規則,加強進口促進平臺培育建設,通過擴大優質產品進口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見習記者 洪劍儒)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