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位于河南省東北端,地處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匯處的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積淀出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是“字圣”倉頡的故里。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倉頡造字”是最早關于造字的傳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基石。對于中華民族而言,漢字讓信息得以傳之異地、流之長久,幫助人們戰勝時間、空間的禁錮,使中華文明代代延續。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圣人”。
倉頡死后,人們把他安葬在生他養他的昌意城中,即古人所說的倉夫子“生于斯,葬于斯”,這就是今天位于河南省南樂縣西北部的倉頡陵。
造書臺,也叫造字臺,相傳為倉頡造字時的遺址。臺上有古漢亭,也叫做倉亭,史書中所記載的曹操與袁紹軍大戰于倉亭,即在這里。
亭內有“靈龜負書碑”,刻有倉頡初創的二十八個字及其釋文,揭示倉頡造字泄天地造化之密,所以,倉亭也稱“啟密亭”。
在倉頡文化博物館,無論是倉頡的畫像,還是記載著各類趣事的碑刻,都是文化傳承的脈動,從文字產生的那一刻,文化便有了載體,只要有漢字的地方,便有中國文化,五千年來,生生不息。
相關閱讀
中國文字博物館:賡續歷史文脈 講好中國故事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丨中國首部字典收錄多少字?走進漯河看“字圣”如何說文解字 東西問丨金文京:漢文如何成為東亞世界文明交流的舟楫? 在觸屏時代體會“筆尖上的年味”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在古都安陽感受了不起的中國文字力量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