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層民警化身“創客”進行技術革新——
【資料圖】
警營來了“發明家”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丹丹
日前,在第11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1號館內,“民警發明創造裝備展區”擠滿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基層民警化身“警營創客”,集中展示了一批在公安基層技術革新活動中涌現的優秀成果。
“西湖撈哥”自創“水保”
剛下水的紅色遙控救援船,“嘭”地一下變成了落水者手中的救生圈;一根長桿上,裝有探照燈、攝像頭、顯示屏等多個設備,有了它,手機掉進西湖里也不用怕。
這兩項裝置,共同組成了名為“水保”的水域救撈智能工具。這些工具的使用者,是一支被群眾稱為“西湖撈哥”的民警隊伍。
“‘水保’有效解決了以往水域救助警情中的痛點、難點。”研發團隊核心成員、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風景名勝區分局水上派出所副所長樓海鋒告訴記者,溺水警情常常面臨水域環境差、救援裝置難以精準拋投等問題,而水下環境能見度低、未知因素多則給物品打撈造成了許多困難。
針對上述問題,研發團隊前往基層一線,全方位革新救撈理念、救撈方式和技術應用,實現了水域救助的智能化處理。一方面,面對突發溺水警情,自帶攝像頭、會話裝置的“遙控小船”,能夠以最快每秒5米的航速“游”到溺水者身邊,借助水溶起爆和二氧化碳氣瓶,完成自動充氣,讓小船“秒變”標準救生圈。另一方面,物品水下打撈桿配備了攝像頭和探照燈,可以清晰地把畫面傳至另一端的顯示屏,底端安裝的3D打印防滑夾則有效提高了打撈成功率。
“使用至今,‘水保’成功打撈手機410部,挽回財產損失近355萬元。”樓海鋒介紹。
5秒讓“背包”變“戰甲”
在參展者的共同注視下,民警迅速將一個“普通的旅行背包”變成了“戰術防護服”,前后僅僅花了5秒鐘時間。
“變身”之后的民警,胸前有防護背心,內置催淚劑、護臂盾、防刺防彈芯片等多個裝置;背后則有手銬袋、警棍槽。與此同時,警燈、警戒口哨、隱形耳麥、秘拍攝像頭、單警GPS定位系統等一系列警用裝備,都被“隱藏”在這款“易偽裝警用抓捕戰術背包”里。
“我們公安民警始終沖在第一線,為了減少戰友受傷甚至是犧牲,我們不斷升級了這款戰術背包。”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警官培訓中心民警歐陽松介紹道,該裝備解決了傳統防護背心功能單一、執行任務前穿戴暴露民警身份等問題,兼具偽裝性、安全性和實戰性,在“三分鐘制服對象”的戰術理念基礎上,5秒內實現從偽裝偵查到防護武裝的功能轉變。
“如今,該裝備已服務到全國28個省市的6000多名民警,協助抓捕各類犯罪嫌疑人3000余個,實現了著此裝備零傷亡的奇跡。”歐陽松說。
機器人成了“活靶子”
在傳統射擊訓練中,打“死靶子”是一大痛點。而在“民警發明創造裝備展區”中央,有一臺讓神槍手都屢屢脫靶的5G智能機器人靶,它的名字叫作“威龍”。
擔任射擊“活靶子”的“威龍”,既能模擬沖撞、圍攻、刀斧砍斗等實戰環境,又具備5G通信、聲光干擾、追蹤人體、全向移動、自動報靶等多項功能,能夠有效鍛煉提升民警臨戰處置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
“外部專利技術壟斷嚴重,一臺警用機器人的造價高達數十萬元,基層民警別說用,很多干了一輩子的老警察連見都沒見過。”談及發明緣由,“全國最美基層民警”、四川省達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綜保大隊大隊長黃晨表示,自己最初想研發一臺便宜實用的警用機器人。為了讓基層民警盡快用上更多警用機器人,在“威龍”之外,黃晨還研制了反恐排爆機器人、車底偵查機器人、智能巡邏機器人等多個產品。
夏有烈陽,冬有寒霜,從晨光熹微,到戴月披星,警營里的“發明家”,于平凡時光中書功勛彪炳,在漫長歲月里不負如磐初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