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旅游業強勁復蘇
(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賴書聞
4月2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預計全省接待游客2680萬人次,同比增長20.2%;實現旅游總收入530億元,同比增長25%,海南旅游業實現了強勁復蘇。
在三亞、海口、萬寧等城市,走進街頭巷尾、穿越樓宇沙灘,亮眼的消費數據在萬千實體的“好生意”里得到印證。從網紅沖浪館到煙火飲食店,從DIY手作坊到縣域雜貨店,海南旅游熱正進一步激活本地消費,即時零售、線上化等經營手段則成為經濟回暖的有效“助推器”。
本地商戶“靠海吃海”迎來“開門紅”
“最近生意好,客流量比去年漲了6倍,店里90%都是外地游客。”在三亞新民街,這家開了十幾年的本地特色小吃店——太婆抱羅粉,每到飯點便是人聲鼎沸、香氣四溢,“今年以來我們常常爆滿,晚餐時段幾乎都要排隊等位。”
“我是廣東人,20年前來到海南,師從本地老師傅學做抱羅粉,后來自己出來開店。”老板黃奕告訴記者,抱羅粉是海南文昌的特色小吃,是外地游客想要“正宗海島味”。
事實上,海南不僅有“海的味道”,更有 “海的趣味”。記者走訪發現,“去體驗一次沖浪的刺激感”成為不少游客的必選行程,本地沖浪俱樂部們迎來“開門紅”,在三亞市后海村的撿浪俱樂部就是一個典型。
“首先,我們要講解下沖浪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這是板面,這是尾鰭,這是腳繩……”周末清晨,今年28歲的三亞市海棠區藤海社區(又稱后海村)“撿浪沖浪俱樂部”店長楊興業站在海灘上,向報名體驗沖浪體驗課的游客耐心地介紹道。他告訴記者,最近幾個月游客明顯增多,俱樂部每天都能接20單左右的體驗課程,高峰期的訂單量可以到80多單。
▲“線上線下”兩條路走,讓沖浪俱樂部更快搭上“文旅復蘇”快車。(來源:商家供圖)
楊興業還特別提到,雖說是門‘靠海吃海’的生意,俱樂部的經營還需要“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我們剛開業就接入了線上平臺,線上曝光率和團購引流,讓俱樂部更快搭上‘文旅復蘇’的快車,抓住了消費復蘇的機會,店里業績實現快速增長。”
在海南的各個城市,一家家本地小店不斷依托“大海的饋贈”,發展出極具沿海風味的特色業態,持續將文旅復蘇的“流量”變為本地消費的“留量”,成為促進省內經濟發展的一支“本地常勝軍”。
從城市到縣域,創新業態成拉動經濟“新引擎”
“今年1月開始,感受到消費明顯回暖了。”海口無重力·毛毛毯的主理人許洋介紹,這類DIY小店屬于新業態,這兩年在年輕人群體里很火,疊加海南旅游業復蘇,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好,“今年以來,店里客流量增幅超過60%,外地游客明顯增多。”
許洋認為,外地游客對此類手作新業態接受度高,使得自家門店也搭上了“文旅復蘇”的快車。此外,由于店面并不開設在臨街地段,“線上化運營”也成為這家新業態“樓中店”的秘密武器。“我們前期全靠大眾點評、美團等線上平臺引流。”
▲即時零售成為推動商品實體門店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來源:商家供圖)
海南全域旅游市場“火力全開”,三亞、海口等傳統熱門旅游城市外,海南縣域市場的實體商戶正積極“觸網上線”,通過“線上下單、線下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新業態拓寬銷路,助力全省經濟復蘇跑出“加速度”。
陵水英州鎮一家主營游泳用品的商店店主吳先生表示,現在的游客都是輕裝旅游,臨時來玩,缺什么東西來了也能隨時買,“外賣很方便的,泳衣、小孩的游泳圈、手機防水袋都賣得不錯。”
谷雨時節,“雨生百谷”,它是春的休止符,又是夏的前奏曲。在海南,從熱門城市到下沉縣域,萬千實體也正從“春日初生”,走向“夏日繁盛”,在數字化等技術推動下,迸發出無限的消費活力,為本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隨著全省一季度經濟收獲良好開局,海南將繼續邁步高質量發展之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