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第一時間》)今天(7月11日)是第34個“世界人口日”。從智能化養老助力“老有所養”,到適兒化改造撐起“幼有所育”……我國一直在統籌解決各年齡段的人口問題。通過產教融合、定制培訓等方式,加快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變。
近年來,各地圍繞“適老化改造”“養老助餐”“老年文化生活”等課題,進行了多種模式的探索。記者近日在北京、成都、杭州等地采訪時發現,各地都在嘗試市場化的運營方式“開門辦養老”。
觸發報警器的老人名叫高健,今年73歲,常年獨居,因此社區專門為他安裝了煙霧傳感器。很快,社區工作人員張穎之便尋上門來。他告訴記者,目前,社區不少高齡老人的家中,都進行了這樣的適老化改造。如果身體出現不適,老人在家中可實現一鍵報警,社區救助力量在15分鐘內就能上門。這套“養老智慧照料系統”解決了社區護老的大問題,但是要讓這套系統持續運轉,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資料圖片)
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街道育新社區工作人員 張穎之:每戶每年150元的費用由社區支出,這包含24小時的后臺監控,以及志愿者及時上門、救助的費用。目前我們已經引入上門助浴、老人送餐、送醫送藥等服務,其實150元一年的費用是不能夠負擔的。
目前,社區正在積極接洽相關服務機構,一方面希望給老人提供更多服務,減輕財政投入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服務機構開拓客戶群。同樣在積極引入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其中的,還有北京市西城區的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
北京市居民 張志聰:我看這個水池特別好,它底下有兩個握手。洗臉的時候,比如腰不舒服,雙手可以握住它,稍微做短暫的休息。
張志聰告訴記者,今年6月1日以后,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自主選擇能夠提供服務和產品的銷售單位。在施工驗收合格之后,都能享受到政府補貼,經濟困難或失能老年人最高補貼5000元,9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將增加20%的補貼比例。
“父母食堂”餐飲供應托起老人幸福“食”光
適老化改造涉及老人的居住安全和便利,上述適老化改造項目不僅能集中展示各種適老化的服務及產品,而且還能讓老人享受到政府補貼。引入更多的市場主體,也可以滿足老年人更多的個性化需求。
而在“養老助餐”方面,各地也在探索多層次餐飲供給,以解決“眾口難調”的吃飯問題。
在北京一家商場的地下一層,一到中午飯點,不少老人就從家中趕來,到一家名為“父母食堂”的餐館就餐。
北京市居民 劉鳳斌:少油少鹽,適合老年人特點。品種多樣,我來一次花費二十元左右。
不少老人告訴記者,隨著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開辦“養老助餐食堂”,他們的選擇也更多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前來就餐的老年人有500到600人,餐廳提供10到15種菜品供選擇。
北京某餐飲公司團餐事業部部長 崔立同:運營補貼是老人如果每單消費滿十元以上,政府每單給3元補貼。建設補貼是年服務量達到20萬單,給50萬元補貼,15萬單給30萬元,年服務量達到10萬單給20萬元。
北京市西城區民政局副局長 楊靜:社會化餐飲單位解決老年人吃飯的豐富性問題,還打通了轄區內一些的單位內部食堂向老年人開放。對于服務質量達不到標準、滿意度不高的單位,也有退出機制。
部分參與其中的餐飲企業坦言,在一些黃金地段開辦“父母食堂”,雖然運營壓力不小,但是高人氣也能給餐飲企業引流。而在四川成都,一些社區還為高齡老人配備了“點餐智能屏”。
為了解決高齡老人就餐問題,目前四川成都也在一些養老服務平臺上公開了老年助餐服務地圖,并開通了助餐服務熱線。不少老人表示,希望有更多的餐飲服務企業能夠加入進來,提供就近服務。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