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 齊慧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產業鏈、供應鏈保持了穩定和韌性。產經版即日起推出“產業聚焦·新趨勢新亮點”系列報道,聚焦產業發展的新舉措、新趨勢、新亮點。
(資料圖)
在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新建造的自動化碼頭——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現場,萬噸貨輪停靠在碼頭邊,巨大的橋吊呼嘯往返,將各色集裝箱精準抓取,放置在一輛輛導引車上,安靜而迅捷。
在渤海灣,滿載貨物的巨輪在塔橋指揮下輕松停靠天津港。岸邊的集裝箱碼頭,智能運輸機器人自如穿行,42個自動化軌道橋次第排開、快速運轉。
在長三角,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實施“內支線集裝箱船舶雙檔靠泊”,標志著洋山深水港一至四期集裝箱碼頭全部實現“雙檔靠泊”,保障長江內支線集裝箱船舶通行提速。
今年以來,我國水運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目前已經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16座、在建10余座,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加快補齊水運基礎設施短板,平陸運河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全線開工。持續推進水運降本增效,推進鐵水聯運高質量發展,全力做好水運保通保暢工作,確保重點物資運輸優先引航、優先過閘、優先錨泊、優先靠離泊。著力強化水運綠色智慧轉型,自動化碼頭規模位居世界首位。”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介紹。
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完成水運建設投資734億元,同比增長30.3%,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為穩增長、擴內需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交通運輸行業把穩增長、擴內需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擴大有效投資規模,其中,水運建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付緒銀表示。隨著投資的加大,水運基礎設施短板正在逐步補齊,平陸運河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全線開工。
專家指出,水運具有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較優勢,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通道和關鍵節點,也是加快運輸結構調整、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的主攻方向。水運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明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
在內河水運建設方面,1月份至5月份,內河水運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4億元,同比增長41.5%。其中,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已于今年5月23日全線動工建設,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23億元,項目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80億元。安徽省引江濟淮航運工程在去年主體工程試通航的基礎上,正加快向今年10月份全面通航目標邁進。長江中游宜昌至昌門溪二期、長江上游九龍坡至朝天門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完成竣工驗收并正式投入運行;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小清河復航工程全線通航。一系列內河水運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加快了內河水運大通道擴能升級,提升了內河高等級航道網暢通保障能力。
“在沿海水運建設方面,交通運輸部門進一步加強政策保障推動項目加快建設。”付緒銀介紹,1月份至5月份,通過加強與相關部門協同聯動,加大用海、用地和資金保障,出臺推進碼頭改擴建政策,推動沿海水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4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港深水港區小洋山北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及配套工程、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三期工程實現交工驗收,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廣西欽州大欖坪南9-10號自動化碼頭等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這些項目的加快建設,不僅為促進有效投資打下堅實基礎,也有力促進了世界一流港口建設。
“近年來,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陸續開工、有序推進,對穩定經濟大盤起到重要作用。”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交通經濟研究團隊專家羅詩屹表示,建議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持續推進相關項目建設,并繼續謀劃后續批次重點項目,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良性循環。
向綠色低碳智能轉型
“交通運輸向綠色低碳智能方向轉型,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水運局局長李天碧指出,近年來,我國水運綠色低碳智慧發展明顯加快,服務的質效也在持續提升。
在港口方面,交通運輸部門不斷完善綠色港口的標準體系,去年以來先后發布了《水運工程節能設計規范》《港口工程綠色設計導則》等標準,通過標準引領,推動港口綠色低碳轉型。
加快推進港口大宗散貨綠色集疏運,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都是通過鐵路或者水路完成。數據顯示,1月份至5月份,煤炭、礦石通過鐵路、水路、封閉式皮帶廊道和新能源汽車等綠色運輸方式的疏港比例進一步提升到92.7%和79.1%。另外建立了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到去年底基本做到了船舶污染物的來源可尋、去向可溯,構建了多部門聯合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格局,基本轉入常態化運行。
在船舶方面,積極構建清潔低碳用能體系,大力推進重點區域、重點航線、重點船舶靠港使用岸電。長江經濟帶1.2萬艘船舶完成了受電設施改造,1月份至5月份,長江經濟帶港口和水上服務區岸電使用將近4000萬噸,同比增長54%。同時,積極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目前全國有450艘LNG動力船舶,大約有150艘電池動力船舶。
同時,智慧港航建設成效顯著。積極引導智慧港口發展,先后發布了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設計規范、建設指南和自動化散貨碼頭技術規范。同時積極推進智慧航道建設,充分運用5G、北斗、大數據等技術,推進長江水系電子航道圖的干支聯通,加強航道運行監測,推動多梯級船閘聯合調度、推進水上服務區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基于區塊鏈的海運進口集裝箱、大宗散貨電子放貨平臺的應用不斷得到拓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水運清潔低碳轉型和創新驅動發展,統籌推進綠色港口、綠色船舶發展,大力推進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設,不斷增強水運發展的新動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水運篇。”李天碧指出。
推進港口資源整合
“我們將加快建設總投資558億元的集裝箱、滾裝、LNG等21個碼頭項目,實施綜合港區、散貨港區20萬噸級航道改造提升以及煤炭港區7萬噸級雙向航道工程,全力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持續優化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堅定不移把黃驊港打造成為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河北省滄州市市長向輝介紹。
像滄州港一樣,全國各地都在全力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
“推進港口資源深化整合,17個省(市)組建港口集團。指導地方推動我國10個沿海省份、7個長江沿線省份,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組建了省級層面的港口集團,初步實現了港口資源利用集約化、運營一體化、競爭有序化、服務高效化。”付緒銀介紹,去年10月,河北港口集團重組成立,將秦皇島、唐山、黃驊的港口業務重組整合,有力促進河北港口深度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港口運行保持良好態勢。數據顯示,1月份至5月份,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達67.5億噸,同比增長7.9%;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2億標準箱,同比增長4.8%。三大世界級港口群正在形成,推進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協同發展,提升世界級港口群的整體競爭力。
同時,港口鐵水聯運功能不斷提升。充分發揮水路、鐵路運輸比較優勢及綜合運輸組合效率,交通運輸部聯合4部門印發《推進鐵水聯運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進集疏港鐵路建設,增強港口集聚輻射能力。1月份至5月份,全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完成396.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2%,有力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運營效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