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山東東營探索節約集約用地(主題)
人民日報記者 肖家鑫
“今年的小麥畝產達1000斤,現在大豆、玉米長勢也很喜人。”望著綠油油的莊稼,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金豐農場負責人龐增華喜上眉梢。眼前這一大片耕地,曾是重度鹽堿的撂荒地,如今已變成穩產增產的糧倉。
據介紹,東營區實施鹽堿地綜合利用等耕地保護措施以來,金豐農場流轉周邊近7000畝農田進行土地改良,種植效益逐年提高。
金豐農場的變化是東營區耕地保護取得成效的縮影之一。近年來,當地積極探索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新模式,實施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引進耐鹽小麥、耐鹽大豆、耐鹽高粱等品種,治理鹽堿耕地總規模達0.83萬畝。
除了治理鹽堿耕地,面對不少廢棄油井、閑置廠礦大院,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質量的發展?
在東辛片區城市更新現場,塔吊林立,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一年多前,這里還是一處處廢棄的油田廠礦大院。“東辛片區城市更新一次性拆除廢棄廠礦大院28處,騰出土地1100畝,為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建設釋放更大空間。”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東營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成武說。
作為首批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東營區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力度,加快老城區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閑置廠房專項整治等,推動低效用地出清、盤活、提效。近3年,東營區完成再開發利用土地3000余畝,土地供應率保持在85%以上。
東營市副市長、東營區委書記茍宏水表示,東營區將堅持破解制約和完善機制相結合,用好增量,挖潛存量,進一步探索資源型城市節約集約用地的新路徑,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