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原標題:創新潮涌 鷺島揚帆(主題)
——廈門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副題)
(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滕繼濮 符曉波
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地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鷺島廈門,2022年經濟增速排名居首。錘煉高質量發展的成色,以下幾個選項,廈門如何選?
A:全力支持科技創新
B:布局培育未來產業
C:深度融入開放格局
廈門:全要,還不止于此。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廈門持續向世界釋放吸引力,高起點謀劃創新發展,將科技創新引領作為發展主要動力,不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優勢。
全力支持科技創新
“在公司連年虧損的情況下,我們得到持續的資助,十年磨一劍,最終研制出具有國際品質的國人可負擔的疫苗。”6月19日至21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走進廈門,在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世成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歷經十余年研制出兩個廣為人知的重磅疫苗: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和首個國產HPV疫苗(宮頸癌疫苗)。
生物醫藥類研發投資大、周期長,作為福建省唯一一家從事疫苗研發生產的民營科技企業,該企業能在十幾年間實現成果突破,成長為龍頭企業,離不開市政府的大力扶持。
一直以來,廈門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高質量培育創新主體、高層次建設創新平臺、高標準構建創新機制、高水平培育創新人才,加快把發展動能轉換到依托科技創新上來。
廈門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曹偉民說,依托政府引導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創新研發形態,萬泰滄海與養生堂和廈門大學共建的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摸索出可持續發展的產學研模式,破解了科研與市場“兩張皮”難題,使科研成果順利實現產業化。
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是廈門現代產業體系4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曹偉民介紹,在各類創新舉措下,廈門目前聚集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企業1400多家,擁有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59家,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21家,上市企業10家。
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科技創新發揮了關鍵作用。近年來,國產首支宮頸癌疫苗、全球首支鼻噴新冠疫苗、“廈門科技壹號”衛星等標志性創新成果不斷在廈門涌現。
布局培育未來產業
不聞機器轟鳴、不見工人忙碌,全自動生產線上,儲能電芯飛速下線。坐落于廈門火炬高新區的海辰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3年,即實現國內儲能電池交付項目第一、儲能電池出貨量增速第一。
“現在訂單供不應求。”在該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鵬程看來,是政府超前認知和園區鼎力支持讓企業趕上了好時機。
4年前,在多地對儲能產業前景舉棋不定時,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向這家年輕企業拋出“橄欖枝”,不到兩年時間,5條先進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并實現收益。
2019年,廈門啟動實施未來產業培育工程,由廈門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包括海辰儲能所屬的新能源、生物醫藥和新材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重點培育。
如今,作為廈門最大的制造業發展平臺,同翔高新城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平板顯示等產業領域,以龍頭引領,“鏈動”一批上下游企業落地生根。
不斷尋找、布局新賽道,2022年廈門強化頂層設計布局,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推進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緊跟技術前沿、緊貼企業需求,謀劃推出一批更精準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深度融入開放格局
“我們的合作伙伴和業務遍布全球。”在位于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的中國(廈門)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正林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這里可同時容納12架寬體飛機和5架窄體飛機的機庫一直處于“滿倉”狀態。
“廈門航空維修業最大的特點是超80%為境外維修業務,參與國際分工程度高。”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代斌介紹,作為我國最早發展航空維修產業的地區,廈門把發展航空維修業作為提升國際高端產業競合力、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的抓手,通過航材稅率調降、大力引進人才等政策,吸引16家航空維修企業落地廈門,參與國際分工合作。
正在建設中的廈門翔安機場,塔吊林立,一派繁忙,由中建三局施工的航站區二標段指廊工程主體結構將于今年9月全面封頂。這是全球少見的海島型機場,2022年全面開工,預計2026年將正式通航。
“機場建成后,廈門市將開啟‘雙機場’時代。”廈門市機場片區建設指揮部常駐副總指揮吳洪欽介紹,機場核心區規劃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能滿足多種大型飛機的起降要求,預計終端年旅客吞吐量可達8500萬人次。
積極融入國家全新對外開放格局,廈門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使近者悅,遠者來。已在廈門發展31年的合資企業廈門ABB開關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劍波說:“廈門持續通過打造更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提供發展沃土,這增強了我們在廈門持續投資的信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