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鏡頭】?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資料圖)
春已至,鼓浪嶼綠意盈盈。船緩緩駛向鼓浪嶼,那紅色穹頂的八卦樓最是搶眼。船上游客紛紛掏出手機拍下這個鼓浪嶼“地標”。
然而,這座鼓浪嶼“地標”也曾經歷過“風雨飄搖”的艱難時刻。20世紀80年代,興建于1907年的八卦樓建筑老化嚴重。1986年,廈門市撥出了30萬元對其進行修繕,修舊如舊的這座百年建筑,為鼓浪嶼后來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完整保持了當年的歷史風貌,八卦樓和另外52棟歷史建筑,成為鼓浪嶼文化遺產的核心要素,受到聯合國世界遺產保護專家的高度評價。
鼓浪嶼也從此在文化傳承、活化利用、業態管理、利益反哺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廈門借鑒國際社區博物館概念,實施全島博物館計劃,打造沒有圍墻的博物館;設立文化中心,邀請各國學者和有識之士參與整理地方史料、編纂交流期刊……
船已靠岸,素有“萬國建筑博物館”美譽的鼓浪嶼,1000多棟老別墅,藏著多姿多彩的文化。它們獨特的外形,豐富的內涵,吸引著游客走過一個又一個“博物館”,仿若環游世界。
音樂,一直是鼓浪嶼文化里最美的一抹風情。最盛時,鼓浪嶼擁有近500架鋼琴、近百個音樂世家。
走著走著,音樂就飄過來了。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里飄出來的嗎?那里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是來自八卦樓嗎?那里是國內唯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
再聽聽,是中華路97號雷厝院子傳出的。探頭一看,一群大爺大媽正在演奏《鼓浪嶼之波》。因大家常聚在雷厝大院彈琴唱歌,于是他們取名為“雷厝樂隊”。這支網紅樂隊常常引來游客駐足欣賞,還有外國游客饒有興趣地與他們同臺演奏。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時任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為鼓浪嶼頒發世界遺產證書時,雷厝樂隊為其演奏了意大利名曲《卡普里島》。
申遺成功后,隨著《鼓浪嶼重點文化發展扶持暫行辦法》《鼓浪嶼公益性文體項目“以獎代補”暫行規定》等文化回歸扶持政策相繼出臺,“音樂之島”的新魅力不斷展現:菽莊吟社、鼓浪嶼合唱團等近20個文化藝術社團成功回歸;家庭音樂會、社區博物館等1001個項目得到獎補;珠繡大師工作室等14個重點文化項目落地生根……
與此同時,老鼓浪嶼人陸續回遷上島,愛島人士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積極舉辦藝術活動——詩歌節、鋼琴周、音樂節……此起彼伏的浪漫而美妙的聲音讓這座小島格外靈動。
步入鼓新路80號的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令人大開眼界。這里有被譽為“鎮館之寶”的1.92米高的18世紀英國銅鍍金象馱轉花鐘、19世紀法國的銅鍍金鳥音籠表、19世紀瑞士的嵌表八音盒等,還有來自四大洲23個國家的200多件瑰麗文物。最近,46件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皇帝御筆書畫作品也飛越一千多公里,來到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展出。其中,絕大多數作品是首次展出。
保護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就是要保護活態的遺產。鼓浪嶼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狀態都是活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鼓浪嶼將堅決守護好鼓浪嶼的“根”和“魂”,讓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
“鼓浪嶼的改變打動了我。”在鼓浪嶼出生長大的廈門中提琴演奏家楊璟把家從美國加州搬回鼓浪嶼,她說:“我要把鼓浪嶼介紹給全世界,也要把全世界帶回鼓浪嶼。”
《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27日?05版)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