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70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中國崛起不僅震驚世界,也讓不少西方國家憂心忡忡。
尋根究底,人類經濟發展從古至今還未擺脫“存量博弈”的模式。地球上的生存資源是有限的,若是用發達國家“好日子”的標準來衡量,這些資源最多只能夠“富養”20億人。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長久以來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進行封殺,中美貿易戰的殘酷程度不言而喻。老大對老二的封殺不是掠奪錢財、打擊競爭對手那么簡單,而是想一擊斃命。
有一件事很明了:中國如果繼續“制造更廉價的產品”,或者“中國制造”在認知里仍舊是廉價,只會死路一條。
建立品牌定位:第四次生產力革命
品牌定位專家顧均輝強調,中國正處在一個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上。
從技術形態來看,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三個階段。在原始社會和農業社會的幾百萬年里,人類還未解決溫飽問題,直到工業社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經過三次工業革命,在1980年前后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中國則是在2010年才解決的。1949年中國開啟工業化進程,于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直到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工業GDP超越美國,中國正式走向物質豐富的市場經濟時代。
顧均輝又說,中國的制造業、消費品行業等正處在關鍵的轉型期,疊加疫情,整個大環境不好。未來10年,上升的勞動力成本、環境問題,以及市場對科技創新的需求等,將會淘汰掉大量的傳統企業。
這幾年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生意越來越難做,創業成功的人也越來越少!為啥呢?中國定位專家顧均輝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制造廉價產品已經使中國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這意味著接下來重要的不是制造更廉價的產品,而是更好地進行品牌化道路。
物質豐富時代,品牌需要差異化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已經迎來了一個產品豐富、競爭分外激烈的時代。這種情況下,即使選擇銷量最大的市場進行投放,大多數產品依然無法實現產銷兩旺,根本原因在于同質化競爭加劇,只依靠質量已無法突破增長瓶頸。
而現在中國仍有一大批企業家的思維停留在產品時代,“做企業就是把產品做好”已淪為一個誤區。顧均輝認為,現在“產品好”只是企業存活的基礎,不再是差異化。質量不再是促使消費者購買的決定因素,能讓消費者記住才是王道。新時代背景下,企業家們應當轉換固有思維,從宣傳自己好變成宣傳自己的不同,也就是著眼于打造品牌的差異化。
社會財富的變遷其實就是思維認知的迭代,而思維的迭代向來能夠推動社會經濟進步。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商戰是在看得見的“戰場”中搏殺,即工廠和渠道。但如今不僅有看得見的物理戰場,更有看不見的心智戰場。只有給消費者一個買你而不買競爭對手的理由,才能贏得如今商業戰爭的勝利。
最后定位專家顧均輝強調,中國企業想要建立品牌,堆積品牌力迎接國內及國際市場的競爭,一定要學習定位,為品牌找到一個顯而易見又強有力的概念,從而通過差異化來成功定位自己的品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