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粽子是端午節的標志之一,也是端午節必吃的食物,對于端午吃粽子這一習俗,你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是什么?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么嗎?小編對端午節吃粽子寓意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看看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是什么
1、是紀念屈原;2、求子,人們互贈粽子寓意是求子;3、功名得中,因為“粽”和“中”音近,古時寓意考中功名;4、光宗耀祖,中“粽”和“中”音近,因為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光宗耀祖”,所以每家每戶都吃粽子。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歷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里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后,屈原又給老人托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么辦法呢?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從那以后,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劃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
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歷史上關于粽子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并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按《齊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造了粽子這種形色。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粽子的各種類型: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優質甜茶取汁用來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
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豐富”
端午節
“臘肉香腸粽”:“臘肉香腸包的小粽,入口就有過年團圓的氣息。”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蛋黃粽”:“中間一個蛋黃,蛋黃必須采用上好雞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