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Web3.0會是AI詐騙泛濫的“解藥”嗎
“10分鐘被騙430萬”。近期,包頭的一起AI電信詐騙案件引發外界廣泛討論,不只因為時間之短、金額之大,更重要的是這是人們一直以來在AI安全方面憂慮的現實投射。5月27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期間舉辦的ChatGPT與人工智能前沿技術交流會上,投科資本合伙人、首席執行官杜浩舟提到了一個觀點,基于區塊鏈技術的Web3.0或許會成為AI安全的保障,進而減少AI詐騙的產生。
杜浩舟表示,目前的換臉、換聲技術門檻比較低,所以才會出現大量的詐騙行為,提高技術門檻,或者說提高技術隔離,讓中間的技術無法實現,類似的詐騙就會越來越少。
這種技術隔離的“密碼”可能藏在Web3.0。杜浩舟稱,從技術端的底層邏輯來講,Web3.0就是用區塊鏈的形式開展場景應用,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安全、不可篡改。面對AI詐騙,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形成Web3.0世界中的DID身份,這種身份只能通過自己驗證,如此就可以彌補Web2.0世界中很容易被別人用技術手段盜取個人資產進行詐騙的行為。
“舉個例子,個人資產在App上可能很容易被凍結,因為資產是存在平臺上的,但在區塊鏈當中,資產是存在公鏈,而且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公上,資產完全屬于個人,而不被第三方所管控。”杜浩舟說道。
Web3.0是Web2.0的升級版,通常被形容為運行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去中心化互聯網。2021年末,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進行了一場名為“加密資產和金融的未來”的聽證會,面對國會議員,前美國貨幣審計署署長、時任BitFury首席執行官布里安·布魯克斯將Web3.0描述為“一種可被用戶擁有的互聯網”。
杜浩舟解釋稱,Web2.0強調的是可讀可寫,但所有的數據都被平臺或者說第三方所有,這也是AI詐騙容易產生的原因之一。而Web3.0強調的是所有數據歸本人所有,資產都在自己的賬戶,因此資產的流轉也會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更快地去中心化。
去年,Web3.0一度風靡全球,成為與元宇宙比肩的熱門話題。中國信通院統計,截至2022年6月,全球Web3.0領域相關投融資總金額約達1600億美元。2022年上半年全球Web3.0業務營收規模約達200億美元,我國聯盟鏈業務營收規模約達20億元人民幣。
中國信通院聯合騰訊、歐科云鏈等產學研機構共同編寫的《Web3.0前瞻研究報告》中提到,Web3.0有望從技術、產業、經濟三個維度變革升級互聯網,催生全新共創共贏的商業模式,并構建互聯網經濟新范式,拓展數字經濟新空間。Web3.0生態的關鍵技術環節包含數字資產(FT&NFT)、隱私增強計算、分布式自治組織(DAO)、社會化算力網絡以及鏈上數據分析和內容安全。
在近日的一場活動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也在開幕致辭中提到,工信部將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統籌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前瞻布局人工智能、Web3.0、先進計算、6G等未來產業,在新賽道上形成新競爭力。(記者 楊月涵)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