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集體經濟“謀變”試水股權投資
近期,深圳的創投行業多了一股新力量——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在推動科創產業發展、緩解創投募資難題,以及促進集體經濟轉型升級等多方需求合力之下,深圳集體經濟開始“謀變”:將集體資金試水股權投資。
(資料圖片)
從農村集體經濟轉型而來的股份合作公司在這場試水中,經歷了合作和博弈,有熱情也有阻力,如今取得哪些成效?仍有哪些顧慮和痛點?未來能否真正成為支持科創產業發展的新興力量?
國資引導
投向“家門口”的項目
創投機構募資難,集體企業投資難,這兩類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經營主體,如今卻擦出了合作的“火花”。
2023年1月,深圳市羅湖區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只“市區國企+股份合作公司”股權投資基金。羅湖區的蔡屋圍、黃貝嶺靖軒、湖貝等11家該區股份合作公司盤活集體資金超1億元,加上羅湖投資控股公司出資2000萬元,與深高新投合作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達1.7億元。該基金存續期7年,重點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該基金的設立打響了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共建股權投資基金“第一炮”,不僅盤活了集體資產,還引導集體經濟融入深圳“20+8”產業發展大局中,更為破解創投行業募資難題尋找到新的突破點。
記者多方面了解到,當前深圳多個區都在積極研究和探索羅湖的這一模式。“最近我們跟其他村股份公司的交流多了起來,區里也在召集我們開相關的會議。”深圳一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其所在的股份合作公司內部確實對這一事項開展過討論。
事實上,集體資產投向私募股權早有試水。“其實我們區里的集體企業去年就開始做股權投資,是以產投公司作為發起人,區國資也出資一部分資金成立了一只單項目基金,當時這只基金還是超募的。”坪山區國資局局長黃郁明告訴記者,除了這只專項基金,坪山區集體企業還以國企為主導,成立了一只園區基金,主要投資轄區內產業園區的優質企業。據了解,坪山設立的這只單項目基金,投資的正是榮耀。
不難發現,上述羅湖和坪山的股份合作公司試水股權投資都有兩個共通點,一是由國資國企發起并出資引導,股份合作公司則作為LP投資基金;二是均投向符合本區或本市產業定位的領域。
亟待尋找新增長點
“目前村里的存量資金不少,但基本躺在銀行吃利息,這實在太浪費。”黃郁明向記者透露,有些股份合作公司在銀行的存款高達幾十億。據深圳市國資委2021年統計,深圳有近1000家村集體社區股份公司,總資產近2500億元,凈資產超1200億元,擁有超過1億平方米物業,年收入超220億元,年利潤近100億元,2021年三季度銀行存款超800億元。
深圳市蔡屋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建光介紹,受房地產調控影響和經濟疲弱的沖擊,以物業出租為主的集體經濟抗風險能力較弱,股份合作公司亟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我們想通過參股有實力的實體公司和金融機構,尋找集體經濟多元化經營方式,穩步提高集體經濟收入。”馬巒山社區股份公司董事長曾勇歡也對記者表示。
一直以來,政府對集體資金的監管都較為嚴格,但記者從多位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去年以來,相關監管部門開始支持集體資金流入股權投資。“疫情后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很大,如果能盤活巨大的集體存量資金,就能緩解地方發展產業的資金壓力。”上述深圳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黃郁明也向記者坦言,作為深圳的后發區域,坪山的財政壓力一直很大,城市更新進度較慢、集體企業的物業收益增長也受限,盤活集體資金能促進集體經濟與地方產業經濟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此外,集體資金流向股權投資,也是緩解創投行業募資難的一個有益探索。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蘇華此前就提出,建議市、區兩級政府花大力氣引導盤活社區股份公司存量資金以股權投資形式積極投身深圳科創產業,順應其轉型升級內在需求,釋放其資金優勢,緩解創投融資難,實現長期資金對接深圳產業升級。2月6日,深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出,“吸引股份合作公司富余資金進入風投創投領域,豐富優質中小企業融資來源。”
資金安全與投資收益
成最大顧慮
與出租物業獲得零風險穩定現金流相比,股權投資卻是一筆“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生意,這不免讓習慣了每年獲得穩定分紅的股份合作公司的每一位股東心生顧慮。“萬一搞失敗了,到時村民會找你麻煩,甚至會說換個人當董事長。”上述深圳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實際上,集體經濟的風險偏好天然與股權投資這種高風險的投資行為是相違背的,他們更喜歡容易操作、風險低、收益穩定的投資,所以才會去做定期存款。”該人士進一步分析,集體經濟涉及的股東數量成百上千,資金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
曾勇歡對記者總結了股份合作公司開展股權投資的幾個重要考量因素:第一,是否有政府的專項扶持政策,里面包含風險補償機制和獎勵金等;第二,管理人的投資能力是否足夠專業;第三,投資的項目是否經過充分的驗證。
而劉蘇華在此前提建議時,也注意到股權合作公司的風險規避偏好。“建議先期以相對穩健的市屬國有創投板塊為突破口,在各個區選取綜合實力強、轉型意愿高的若干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和國有創投企業合作探索互惠共贏模式,形成示范效應,再推廣到全行業。”劉蘇華表示。
對此,去年12月,深圳市羅湖區修訂出臺扶持股份合作公司發展“1+1”文件,在全市率先建立基金投資風險補償機制。對于股份合作公司投資市區國企成立或管理的創投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項目1年以上,且經區政府批準的,按照實際投資期限及投資額,每年給予年化1%且不超過100萬元的扶持,扶持期限最長5年。股份合作公司退出該基金項目時,發生投資損失的,在扣除已獲得扶持資金的基礎上,一次性給予實際投資損失50%且不超過300萬元的風險補償。
“我們也希望坪山區能效仿羅湖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曾勇歡表示。坪山區方面,黃郁明對記者表示,雖然暫時沒有相關的政策明確風險補償,但將從三個方面去做好風控:第一,區產投公司作為發起部門,能規范資金的使用;第二,國資國企的出資金額遠超股份合作公司的出資,因此會更加重視項目發展情況;第三,項目來源于“家門口”的優勢產業,因此更能把握項目的質量和前景。由發起國企構筑的這三道防線,很大程度上能消除股份合作公司的顧慮。
無論是羅湖區還是坪山區,都只是邁出了社區股份合作公司試水股權投資的第一步。集體經濟股權投資的市場化道路仍然道阻且長,如何市場化募資、如何投向市區以外的項目、如何建立更好的風控和退出機制等等,仍需多方探索。“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未來股份合作公司也不排除會與國內知名投資機構合作,獲得好項目的投資份額,建立風險保障的同時,分享產業經濟發展的成果。”黃郁明表示。 (記者 卓泳)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