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1日報道(文/陸華東 朱筱 潘曄 林凱)開放的中國不僅吸引著大量外企,還聚集了一批有著異域風情的“外國小店”。多年來,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能力穩步提升,以及優良的營商環境,這些小店在中國“茁壯成長”。即使在疫情期間,這些小店店主們依然看好中國市場。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中國經濟加速回暖,為這些小店升騰“煙火氣”注入動能。
(資料圖片)
地中海餐廳坐滿客
在南京常府街商圈,一家地中海風格的小店是街頭巷尾出了名的“好味道”。新年伊始,這家不大的兩層小店坐滿了前來品嘗鷹嘴豆泥、橄欖面包、牛肉卷餅等地中海美食的顧客,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待他們用完餐后,小店店主維薩會問一句,“你們吃得開心嗎”,顧客們紛紛點頭稱贊。
維薩來自地中海沿岸國家突尼斯,2012年到南京求學,在南京生活10余年的他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與中國同事和顧客交流起來毫無障礙。
2020年,對地中海美食情有獨鐘的維薩決定開一家餐廳。“我的家鄉離南京很遠,本以為到了這里會很陌生,但是南京人很熱情,打招呼時常會問‘吃過飯沒有’。”這讓他感到親切,有一種家的感覺,于是他就想把地中海風味的“家鄉菜”介紹給南京的朋友們。
歷經數月設計、裝修,2021年6月小店正式開業。開店這兩年,維薩深刻感受到,在南京,外國人和中國人做生意都一樣,沒有什么區別。辦稅、辦營業執照和食品證等,都很快、很方便,而且中國政府給敢于干事創業的人很多幫助。
新的一年,維薩希望籌備已久的新菜單能夠盡早推出,讓更多中外顧客享受豐富的地中海美食。“之前的疫情雖然帶來了困難,但是我們不斷克服,變得更強。現在疫情防控更加優化,已經過了艱難時刻。中國的市場足夠大,因此我們相信2023年的生意會更加紅火。”
英倫酒吧不打烊
位于南京秦淮區的熙南里,是具有南京傳統印記的歷史文化街區。春節期間,這里裝扮一新、燈火璀璨,游客絡繹不絕。來自英國的伊恩·羅斯在這里經營著一間酒吧,吸引著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顧客前來品嘗美食美酒。
“開店這十幾年來,春節期間我從不休息,因為我們會接到很多預訂,從而知道有哪些顧客要來,另外現在生意持續向好,會看到很多新老顧客,以及一些前來旅游的游客。”羅斯說。
早在2003年,羅斯因為工作原因來到南京,工作生活幾年后,他逐漸喜歡上這里的環境和文化。2008年,看到南京西式餐廳很少,羅斯決定開一家酒吧,讓在南京工作的外國人下班后有個吃飯交流的地方。
“剛開店那幾年,來光顧的主要是外國人,而現在近八成顧客都是中國人,這也說明中國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羅斯說,近年來,隨著威士忌等酒類在中國受歡迎程度變高,越來越多的外國釀酒廠會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威士忌,滿足消費者的多樣需求。
近期,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羅斯店里的顧客越來越多,他逐漸看到了往日的“煙火氣”。夜幕降臨,到羅斯的店內,可以看到顧客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或品嘗美食,或品鑒酒水,或聊天聚餐。
歐洲面包店持續飄香
2023年是德國人賀杰克“扎根”南京第30年。這期間,他不僅結識了來自比利時的妻子卡明麗,育有2個孩子,還開了3家面包店,他們精心制作的美食在南京持續飄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光顧。
回憶開面包店的初衷,賀杰克直言有些偶然。“我剛來中國時是為了學習中醫,后來我發現當時的南京西餐店很少,面包的口味也比較單一,于是我決定在南京開一家歐洲風格的面包店,把家鄉的美食帶給更多中國人。”
1998年,第一家面包店正式開業。剛起步時,賀杰克經歷過短暫的喜悅之后,很快遇到正宗原料不好找、本地人不習慣吃面包、知名度不高等難題。為了站穩腳跟,他選擇從歐洲進口原料,將南京高校的留學生作為重點顧客。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中國人接觸到種類豐富、口味各異的外國食品,加之中國人消費能力的提高,賀杰克與卡明麗的面包店很快迎來了發展期。為了讓面包店能更深入地“扎根”南京,夫妻二人努力與中國顧客多交流,介紹食品特色,了解客戶需求,不斷推出符合中國顧客口味的新品。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他們明顯感受到城市更加充滿活力。春節期間,當地人在品嘗傳統中國美食之余,也會來到店里與賀杰克和卡明麗攀談幾句、買點面包“換換口味”。
新的一年,他們希望面包店的生意能愈發紅火,祝福更多的中國“家人”一起變好。“南京與我們非常投緣,這里的生活節奏、環境等,都讓我們找到了家鄉的感覺。未來,我們期待繼續在這里生活創業。”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