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這么笨?”“為什么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近日,南寧晚報在官方微信和新聞客戶端南寧寶App發起“關注兒童身心健康”問卷調查,近千名網友參與。其中,有超六成父母表示偶爾對孩子使用不恰當言辭,近兩成的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重話”。
【資料圖】
心理學專家表示,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要學會“好好說話”。家庭的歸屬感是孩子一生的底氣,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有愛的滋養,當他們遇到挫折時,才會有勇氣和信心去面對。
1.是愛還是傷害? 調查:超六成父母對孩子有過語言傷害
提起“語言傷害”或“語言暴力”,很多家長認為就是罵孩子。“我們首先要分清普通責罵和語言暴力的界限。”南寧市五一中路學校中學副校長潘鳳仁說,語言暴力是指對孩子使用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甚至是惡意地拒絕與孩子說話等,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的行為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有的家長情急之下,“怎么那么笨”“做題怎么不動動腦子”等話可能就會脫口而出。家長隨口的一句貶低、嘲笑的話,卻可能會使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顫動。如果經常為之,有可能對孩子乃至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潘鳳仁說,她最近在網上看到真實的案例,沈陽看守所里4個少年在講述成長經歷時,說到父母會罵他們“豬腦子”“廢物”“為什么你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等。這說明,父母要認識到,語言暴力有可能成為孩子犯罪的一個推手。
“你是否對孩子使用過不恰當言辭?”在晚報發起的話題調查中,65%的家長表示偶爾對孩子使用不恰當言辭,18%的家長承認經常對孩子說“重話”。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里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概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2.接受還是抗拒? 孩子:最害怕被否定和比較
“我很煩我媽,一回家動不動就開罵,有時都我不想看見她。”陳同學是五象新區一所學校六年級的學生,他說,上了五六年級后感覺父母對他的指責越來越多,特別是媽媽,總是說:“你怎么越大越難教?”“你看別人怎么做的,你又怎么做的?”……最讓陳同學受不了的是,媽媽不僅在學習上老是拿他和別人比較,還吐槽他“長得難看”。他希望上初中后住校,這樣就可以逃離媽媽的責罵了。
“她老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么我的努力,她都看不到?”正讀五年級的小馮(化姓)也吐槽媽媽對她的語言“中傷”。小馮說,媽媽很情緒化,上一秒還是和顏悅色,下一秒有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就點燃“炸藥包”。在作文中她曾把媽媽比喻成變色龍。“現在我都有點怕我媽了。”小馮說。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孩子反感的是父母否定自己或拿自己跟別人比較。而在本報的話題調查中,父母對孩子說過的“重話”中,“你再頂嘴試試看”占23%,“你再不努力,以后掃大街都沒人要”占22%,“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占20%。
3.教育還是情緒發泄? 家長:我都是為了孩子好
“我也知道打罵孩子不對,可冒火了就控制不住。”陳同學的媽媽說,她也想做溫柔的媽媽,可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加上孩子面臨小升初,她倍感壓力,情緒波動確實比較大。她說,兒子下半年要上初中了,她買了不少小升初試卷回來讓孩子做,“但他就是不自覺,還經常頂嘴。不理解我都是為了他好”。
“有些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光說是不管用的,不罵不反省。”一位父親表示,有時脫口而出不恰當言語是家長的氣頭話,是一時的情緒發泄。
家長對孩子說“重話”是哪些原因?調查中,因為“孩子確實犯錯了,但是還頂嘴”,為此家長使用不恰當語言的占42%;“一時心情不好,沒能控制住情緒”占33%;“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占了13%。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需要學會在錯誤中吸取經驗。”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廣西兒童青少年心理學會會員黃一丹表示,當家長忍不住責罵或者辱罵孩子時,代表家長沒有更好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個時候需要解決的,應該是家長如何更好地應對這個困難。責罵和羞辱對孩子本身會造成心理傷害,同時也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糟糕。作為父母,需要學會用積極的養育方式,減少對孩子的傷害,真正助力孩子成長。
4.家長如何“好好說話”? 專家:學會傾聽耐心引導
對孩子來說,父母語言暴力帶來精神和情感的傷害不比體罰小。黃一丹表示,語言暴力不完全只是帶有傷害性的詞語,如果孩子感到一些話語是有傷害性的,這個行為應當就要制止。
對于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每個孩子的感受程度不一樣,抗壓程度也不一樣。抗壓能力弱的孩子如果經常被罵,會產生過度的恐懼和害怕,甚至影響到認知,遇到問題經常會自我否定,解決不了就逃避問題,于是就出現了不上學、逃學等情況。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如何對孩子“好好說話”?黃一丹表示,“父母好好說話”是需要學習的。家長通常習慣性用命令式、告知式的溝通方式,但很多孩子感受并不是很好,反而更容易引起他們因逆反心理與父母對峙。所以家長首先要學會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后,在安全的環境下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想法去嘗試、去體驗。“好好說話”是在家長有意識反思如何能更好地去助力孩子成長的基礎上,學會用積極的語言模式去跟孩子溝通,這樣才能維護一個家庭的良好氛圍。
■溫馨提醒
???這些良言多對孩子說
“孩子,你很努力了,其實你也挺能干的。”
“你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你不比別人差。”
“加油,你可以去做你熱愛的事情,爸爸媽媽會在背后支持你。”
“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
???這些“惡語”盡量不說
“就不該把你生出來。”
“滾出去。”
“給我閉嘴。”
“我再也不管你了。”
“你看看別人家的×××。”
“你怎么那么笨,這道題也不會做。”
“一點用都沒有。”
……
???這些方法一起學起來
莊子有言:無用之用,方是大用。潘鳳仁說,首先,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要以一顆平常心去接納孩子的平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需耐心靜待花開。
其次,家長想對孩子發火時,可以先深呼吸,然后換一個環境,如走到另一個房間,或出門走走,等冷靜下來再和孩子溝通,避免正面的沖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提升調節情緒的能力。(記者 周嬋娟)
來源:南寧云—南寧晚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