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十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躍升,科技實力伴隨著經濟實力發展同步壯大,科技賦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科技創新推動引領現代化發展成為重要力量。”5月15日,國新辦舉行2023中關村論壇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介紹我國科技創新發展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創新指標在全球排名已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順利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吳朝暉在回顧十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化的同時,將其歸結為四個方面的顯著增強。
——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在全球創新版圖的影響力顯著增強。從科技投入和強度來看,據統計,我國全社會R&D投入從2012年的1萬億元增至2022年的3萬億元;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1.9%增至去年的2.6%。從科研人員總量和質量來看,我國從2012年的325萬人年到2022年超過600萬人年,規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這幾年我國人才結構質量有了很大程度提升。比如,前千分之一的中國科學家發表的熱點文章數在全球占比突破40%,高被引文章數已超1/4,這表明我國在前沿科技、知識創新方面成為全球的重大力量,不僅是主要的貢獻者,也是解決全球一些共性科技問題的推動者。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產業轉型發展,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技術交易是科技服務經濟的重要指標,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2年的6000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8萬億元。這十年,我國產生了一些重大科研成果,如量子信息、核電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像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不僅催生了智能手機、智能家電行業,催生了遠程醫療行業等新業態,也促進了傳統制造業的提升轉型。
——科技服務于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力顯著增強。一方面是科技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科技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據統計,農業科技貢獻率從十年前的53%提高到2022年的62%。十年來,我國在農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科技創新成績,數萬項科技產品和農業產品為農業領域的特色產業發展以及鄉村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另一方面,科技服務人民健康能力也顯著增強。科技不僅推動智慧醫療發展,互聯網醫院使得醫療資源均衡性得到提高,科技也使新藥創制得到很好發展。幾年來,我國一大批抗癌原創藥在國內上市,中國癌癥的5年存活率從原來的30%提高到現在的40%。
——科技支撐賦能區域發展,創新高地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創中心,這幾年在很多指標上都有大幅提升,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有6個主要的城市創新中心的指標都實現了翻番。
“這四個顯著增強以及科技實力的聚集,為下一個階段我們國家邁向創新型國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吳朝暉表示,接下來,科技部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堅持“四個面向”,構建起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適應的國家創新體系,進一步強化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通過推進科技強國建設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加速實現。(記者劉垠實習記者裴宸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