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剛剛落幕的ISH展會上,格力帶來攜熱泵機組、熱泵烘干機等產品,在供熱采暖領域覓路,謀求在空調這一大單品之外,開拓新的增長點,不過,近來身處“多事之秋”的格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其網絡化、年輕化的轉型前景如何,尤其以近來孟羽童的離職為標志。在家電出貨艱難的背景下,不少企業選擇“窮則變、變則通”,而格力又是否面臨“船大難掉頭的問題”引發市場思考。
“IP”失效
【資料圖】
2021年孟羽童宣布正式入職格力的微博尚在置頂,但緊跟著下面一條,便是她聲明從格力“畢業”的消息,緊接著孟羽童在格力的收入,以及下一步或將簽約MCN等消息,接連不斷登上熱搜。
2021年7月,在《初入職場的我們》這檔綜藝中,20歲出頭的孟羽童因得到董明珠的青睞而被逐漸捧上高位。節目中,董明珠曾對孟羽童作出高度評價,此后,董明珠和孟羽童二人多次參加節目并共同接受采訪,2021年12月,一段格力電器(000651)董事長董明珠和秘書孟羽童一同現身中國制造業領袖峰會的視頻曾引發熱議,董明珠在活動現場表示,“要將孟羽童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
孰難預料,僅僅時隔兩年,孟羽童便匆匆“畢業”,盡管格力方面對此的回應顯得輕描淡寫,稱人員變動很正常,但在業內觀點看來,此事具有一定標志性意義,專家稱,無論是董明珠親自參與綜藝錄制,還是后來力捧孟羽童,都是格力電器像網絡化、年輕化轉型之舉,相比孟羽童的出走,或許更該問格力為何放手這一“IP”,這又是否意味著其轉型“擱淺”?
對此,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家安光勇評論稱,實際上,董明珠的很多操作都違背了市場常識,這并不能說一定是錯誤的,但肯定是風險最高的。先不對孟羽童的能力做評價,對于沒有驗證的年輕人賦予各種光環,這對擁有大量員工的大型企業來說,在選拔下一代領導的機制上有著很大的問題。
專家稱,這種程度的力捧,實際上也變相地剝奪其他有能力的潛在競爭者們的機會。董明珠的這種模式很讓人質疑,也可以把這個看做是一種市場炒作,但這種炒作也違背了市場炒作的常識。
壓力倍增
長期以來,格力靠著空調這一大單品穩坐家電龍頭,并帶來穩固的營收和利潤,無耐增長空間有限,當下實現高增長的,多是新興家電及小家電產品,而這些品類的增長離不開年輕群體支持,這或許是格力迫切轉型的內因。
從數據上來看,2022年國內空調市場的出貨總量大約為8315萬套,同比下滑了5.73%。綜合過往的數據可見,國內空調市場在整體出貨量規模進入了一個波動階段。
此外,空調產品積壓現象也十分嚴重,2022年末,國內空調市場的工業和流通領域的總庫存量大約有3140萬套,同比提升的幅度達到了29.22%。三年來庫存量首次攀升到了3000萬套以上。
從格力自身業績來說,2022年,格力電器營收規模1902億元,同比微增0.26%,規模凈利潤約245億元,同比上漲6.26%,今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營收約356.9億元,同比微增0.44%,這樣的增長似乎略顯“乏力”。
業績情況也反映在股價上,近期格力股價頻頻“翻車”,白馬股跌停的情況令市場瞠目,5月4日是格力電器披露年報相關公告后的首個交易日,公司股價自開盤后不久便被按在跌停板上“摩擦”,5月5日,格力電器股價再度下跌,截至午盤,公司股價跌1.16%,截至5月4日收盤的近6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從高點已跌近17%。
長年以來,格力靠著優厚的分紅條件,吸引了眾多投資者,但如今其股價的脆弱,似乎也能看出投資者并不“忠實”。
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隨著整體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白電市場呈現出較大的下行壓力,對于格力電器這樣的企業肯定有一定的影響。營收增速明顯放緩,凈利潤更是大幅下降,這些數據都表明了格力電器的業績表現不如市場預期。
轉型之難
在轉型問題上,格力使盡渾身解數,無論是半導體、家電回收、醫療健康乃至預制菜這一風口,都能看到格力的身影。例如在半導體板塊,格力開發了32位MCU、AIoT、SoC等芯片,格力方面稱,這些半導體產品不僅應用于家電,更可廣泛用于可穿戴產品、醫療健康設備,以及工業傳感這些熱門領域,在預制菜方面,格力設立生產預制菜裝備的子公司,結合自動化生產,冷凍儲藏等服務,為企業定制智能化預制菜工廠。
除了產品轉型,渠道也是轉型重點,線上渠道與下沉市場成為重點,例如格力與三方電商平臺合作,聯合阿里巴巴,新入駐貓享渠道、喵速達等家電大店,打造格力+京東聯合門店,并依托其經銷商資源優勢,自建專賣店體系,以求觸達三四線市場,例如格力與京東合力開發下沉渠道,開拓近 600 家格力+京東聯合門店。
不過從數據上看,格力寄予厚望的新增長點,對其業績貢獻有限,2022年,格力空調產品在總營收比重為71.36%,相比上一年度又提升了2.39%,然而生活電器一項占比僅為2.42%,工業制品為4.02%,智能裝備只為0.23%,從毛利率上看,空調產品能夠達到32.44%,其他業務僅為4.5%。
業內觀點稱,無論是空調產品,還是經銷商渠道,多年以來都是格力引以為傲的資本,但隨著其變革程度加深,昔日的優勢或許也是今日的累贅,以經銷商渠道為例,格力最大的線下經銷商河北新興格力不再銷售格力空調,全面倒戈飛利浦。新興格力董事長徐自發曾坐上格力電器的董事席,雙方利益捆綁非常深。徐自發的跳反,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格力向線上轉型時,吞噬了線下經銷商的利益。
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評論稱,格力的轉型之路或將充滿荊棘,因為其在管理架構、治理結構、文化理念、執行效率上,并不能適應多元型市場變化,每個企業都有其相應的基因,格力在空調領域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但并不意味著能夠輕而易舉地“跨界”。
同時,王赤坤還認為,格力的經營很依賴董明珠個人,管理層被弱化,乃至出現用進廢退的局面,雖然董明珠個人有網紅效應,但還能透支多久難以斷言。
業內觀點稱,無論如何,最終孟羽童沒能成為下一個董明珠,也沒能延續格力的“個人IP”路線,身處家電“紅海”中,格力能否開辟出新的增長曲線至關重要,畢竟資本市場買的是未來。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