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內蒙古率先在河套地區啟動小麥播種工作,引導支持廣大農戶利用高標準農田多種糧、產好糧,促進糧食種植業穩產增收。
臨河區光明村萬畝糧食生產基地正在播種小麥。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2月27日上午,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春播第一耬”活動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狼山鎮光明村萬畝糧食生產基地啟動。隨著一聲“開耬了”,20臺耙地機、10臺播種機同時作業,將麥種和肥料一起播撒進地里。光明村村民楊文華說:“今年我家120畝地全部種小麥,已經以3.6元/公斤的價格與企業簽訂種植訂單。在小麥收割后,還能復種一茬白菜、燕麥草或水果蘿卜。再加上各種農業補貼,預計每畝地的毛收入能達到2400元以上。”
(資料圖)
在播種現場,隨著發動機隆隆作響,一臺臺農機沿著田壟勻速前行、播種。光明村黨支部書記郭成剛說:“今年我們采用北斗衛星導航技術精準播種,每千米播種作業偏差不超過2厘米,不會出現過去的重復種、漏種現象,既節省種子又能保質保量播種。每臺播種機預計每天能種100畝地,播種效率進一步提高。”
光明村村民李新明告訴記者,過去全村耕地高低不平、條塊雜亂,根本無法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等現代化技術耕種,小麥單產很難提高。全村現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所有耕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地力最少提升兩個等級,80%以上的耕地都能規模化種植,每畝可增產糧食50公斤左右。他說:“我家有70畝地,過去種地至少需要半個月時間,現在兩天就能全部種完。去年我種糧收入10多萬元,今年打算多種幾畝小麥。”
臨河區光明村萬畝糧食生產基地正在施肥。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由于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因素,巴彥淖爾小麥具備蛋白質含量高、面筋質量好等優點。今年臨河區鼓勵廣大農業合作社與農戶聯合建設小麥種植基地,確保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25萬畝左右。臨河區副區長趙國棟說,當地以村集體股份合作社、種植大戶為主體,正在建設多個糧食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實行統一耕種、管護、銷售,進一步增加農民種糧效益。
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擁有1100多萬畝耕地,是我國優質中強筋小麥主產地。巴彥淖爾市農牧局種植業科負責人李東偉說:“我們繼續實施各項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小麥種植面積,繼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
臨河區光明村萬畝糧食生產基地。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巴彥淖爾農民種糧效益的增加折射出內蒙古農業生產正在實現良田種糧、穩產增收。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林利龍說,截至目前,內蒙古已建成4989萬畝高標準農田,占耕地總面積的29%,支撐全區三分之二以上的糧食產能。(記者李云平)
(作者:李云平)
相關閱讀
南寧市2022年糧食生產平穩增長 全國冬小麥春管陸續展開 全國春耕備耕有序推進 南寧連續十六年糧食總產量超200萬噸 總量排全區第一位 搶抓農時萬象“耕”新 全國冬小麥春管陸續展開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