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白天還是黑夜,車燈亮起,車上的人就要開始趕路。趕路的人中,有一位名叫陳佳欣的女孩,剛剛21歲的她,已經是一位三歲女孩的媽媽,丈夫意外去世后,她帶著女兒從江西南昌來到安徽安慶,用送外賣的方式撐起了兩個人的家。一盞車燈,照亮了她們的腳下,也點亮了一個小小的家。
(資料圖片)
夜色下的趕路人:前方再遠 一路有光
車前的燈照亮了這對母女送外賣的路,在次第亮起的感應燈護送下,她們穿梭在萬家燈火之間。這是三歲半的朦朦跟21歲的媽媽陳佳欣送外賣的第三年。
外賣送餐員 陳佳欣:家人都在勸說讓我把孩子送回去,我說我不送,我就不信我養不大這么小的小孩。
在媽媽的背帶里,朦朦開始了送外賣的生活。帶著朦朦怕危險,放下心又懸著,媽媽也很矛盾。對于一天當中大多數時間都在等待的朦朦來說,她喜歡出去送餐,和媽媽一起看風景,還能說一路的話。
騎手可以下線,可是當媽媽卻不能。朦朦現在不用一直背著了,佳欣也比剛來時胖了十多斤。
春天,是新的開始,在撲面而來的瑣碎日常中,佳欣有更長遠的計劃。
外賣送餐員 陳佳欣:有時候帶小朦在大街小巷走,就會看到人家好的房子、好的學校,就會想什么時候我跟小朦也會住在這里,朦朦會在這個小學上學。
時間流淌,眼眸流轉,朦朦眼里的星星,等待媽媽的車燈照亮。車燈如流,街燈如晝,陪媽媽送完這一單,她們就可以回家點亮自己的燈了。
外賣送餐員 陳佳欣: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會有一盞燈是為我們而亮的。
阡陌交通 點亮流動中國
03:07
一盞車燈,照亮了一對母女前行的路,她們每天穿行的街巷,還有無數像這樣的車輛,川流不息的軌跡織成一張越來越密的網,連接起消費和生產的循環。縱橫交錯、通江達海的路網,串聯起或近或遠的兩端,點亮了流動的中國。
“叮,您有新的外賣訂單”,在高峰時段,這樣的提示音,每秒鐘大約會在全國響起1000次,這些都是真實的外賣訂單,小溪橋頭、村東頭老槐樹、碼頭第三條船……沒想到吧,訂單里還有這樣的坐標。
這些地址光靠導航可找不著,但是外賣可以送達。點餐的是村民,送餐的也大都是鄉里鄉親,延伸至鄉間小道、漁港碼頭的外賣給村民帶來便利,也為小鎮商戶帶去生意,即時配送不再是城市專利。據估算,2022年我國即時配送的訂單超過400億單,同比增長30%左右,市場規模達到約2000億元。
不僅外賣,每天還有1億多件快遞包裹在農村進出,鄉村消費的“最后一公里”、農產品進城的“最初一公里”正在加速打通。今年2月以來,全國日均快遞業務量超過3.3億件,每一份訂單高效寄遞的背后,都得益于我國交通物流向空白處不斷挺進。
30分鐘,可以將一碗熱氣騰騰的拌飯從集市送到炕頭,也能讓隔海相望的城市從遠親變為近鄰。正在建設的深中通道就將把被伶仃洋分隔兩岸的珠三角城市群更緊密地連接起來。通車后,深圳到中山再也不需要繞行兩個小時了。
作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如今,我國平均每天約有超過6.9萬艘次船舶進出港,飛機起降2.68萬架次,高峰時,鐵路平均每天開行旅客列車超過1萬列,高速公路流量超過6000萬輛次,初步實現了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道路上的車水馬龍,車燈里的流光溢彩,點亮了流動的中國,為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活力。
相關閱讀
生活觀察丨莫讓外賣成為餐飲浪費“高發區” 13年前感動你我的“春運媽媽”,還記得嗎? “三男子開奔馳車闖紅燈撞倒外賣小哥并打人”?警方通報來了 “我賭上性命跟‘洗神’搏斗!”南寧一學生兼職送外賣,狂奔送藥獲點贊 南寧經開區:當好企業“貼心人”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