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伴隨著一場大雪,高原大地銀裝素裹。走進位于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的蓮花山冰雪大世界,卻是另外一番熱鬧的景象,雪地溜溜球項目盡享靜謐和浪漫,雪地碰碰車上演“速度與激情”……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后的首個冰雪季,青海冰雪游熱度高漲。
(相關資料圖)
8歲的劉子晗家住青海省西寧市,他穿著鮮艷的滑雪服,腳踏雪板,在教練的指導下學會了雙板滑雪。從起初對冰雪運動的陌生到動作“行云流水”,他說已愛上在“雪中飛翔”的感覺。
“帶著孩子來滑雪,感覺酣暢淋漓,希望孩子用滑雪的方式強身健體,并在體育鍛煉中形成應對外界挫折的韌性和能力。”劉子晗的媽媽宋艷妮說。
青海氣候冷涼,冬季旅游季長達半年,一半以上地區每年12月到翌年2月平均氣溫突破零下10攝氏度。低氣溫、水資源充足、雪季漫長等因素都為青海發展冰雪經濟提供了“氣候保障”。
蓮花山冰雪大世界距省會西寧49公里,該滑雪場負責人介紹,雪場每年經營時間約為100天,春節期間每天游客數量近千人。“立春后,也會吸引大量的冰雪‘發燒友’抓住最后的雪期‘瘋狂’一把。”
“如今,冰雪旅游將當地‘冷資源’變成了‘熱產業’,在滿足大眾滑雪需求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海東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楊發勝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蓮花山冰雪大世界所在的平安區古城鄉村民收入主要來自種植業和外出務工。古城鄉黨委書記楊占孝說,農閑時節,很多村民在外地搞運輸和拉面生意。2021年雪場落地該鄉后,不僅帶動了村民在雪場就業,還讓當地農家樂生意火爆。
39歲的馬福壽家住古城鄉石碑村,家中有4畝地,主要種植小麥、油菜和馬鈴薯,因為當地多為山地和旱地,農作物產量并不高。農閑時節,他會在家附近打一些零工。雪場開業后,他在雪場雪鞋區從事雪具租賃工作,每月工資3750元。
目前僅在古城,就有30多位像馬福壽一樣的農民從事雪具租賃、雪場餐飲服務等工作。“寒冷的冬季,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讓我對新一年的生活充滿信心。”馬福壽說。
青海省冬季項目和戶外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衛東介紹,目前青海省有一定規模的滑雪場在10個以上,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對便利的西寧市、海東市等地,滑雪等冰雪經濟填補了青海冬季旅游吸引力弱、淡旺季區分明顯等短板,冰雪經濟在促進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和鄉村振興中作用日益明顯。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東峽鎮的康樂滑雪場,是青海首家對外營業的滑雪場。該滑雪場總投資3000萬元,于2012年正式營業。雪場負責人介紹,一到周末,會有大量旅行團、企業戶外培訓等團隊游客到滑雪場來,滑雪場還帶動周邊40多位村民就業,他們在雪場從事餐飲、造雪等工作。
19歲的代明禮家住大通縣東峽鎮克麻爾村,12歲時他第一次和家人來到康樂滑雪場滑雪。如今,上大學的他寒假返鄉,成為滑雪場的一名教練。
“一天最多時教了10名游客學習滑雪的基本技巧,一個假期下來,下學期的學費都賺夠了。”代明禮說,更讓他感到開心的是,有更多人通過他的幫助,感受到了滑雪的樂趣。
采訪中,業內專家指出,要推動冰雪產業和旅游的融合,標準滑雪場尤為重要。現在青海各雪場的定位還在“戲雪經濟”階段,缺乏高標準滑雪場。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餐飲酒店等服務無法跟進以及教練員、救援、職業運營團隊發展相對落后等因素,也意味著青海冰雪產業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青海省體育局副局長劉興海說,未來將結合《青海省推動冰雪運動發展的實施方案》《青海省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推動高原冰雪運動縱深發展。
“我們將結合本地特點、民俗風情,積極舉辦冰雪以及‘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活動,普及冰雪運動項目,打牢冰雪運動基礎,推動冰雪運動發展,培育冰雪文化旅游產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劉興海說。
(記者李琳海、耿輝凰)新華社西寧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