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先后奔赴全國四省十二地及香港特區等疫情一線指導救治工作,率先提出從“寒濕疫”角度辨治新冠病毒感染的中醫專家,面對本輪全國疫情,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提出眾多針對性建議——
感染新冠病毒后為何很多人退熱后依然有低熱反復、嗅覺失靈等癥狀,高熱期間能否捂著被子發汗“一汗解之”,如何緩解周身酸痛、咳嗽、乏力等常見癥狀,老年人如何應對新冠?本報記者采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請他就當前中醫治療中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了回應。
(相關資料圖)
怎么看新冠——緊扣新冠核心病機,根本在于開達膜原
“在本輪疫情中,患者起病多見惡寒、發熱、頭疼、身痛等癥,舌體普遍淡胖、暗淡、胖大,舌苔多白厚膩。此外,很多患者在高燒退后依然有低熱纏綿、肌肉酸痛、咽痛、咳嗽等癥,普遍存在乏力、氣短,還有相當一部分病人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仝小林指出,基于多維參數綜合判斷,這些現象切實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不屬于溫病、濕瘟,也不屬于傷寒,而屬于寒濕疫。
為何“寒濕”反而會引起高熱,“并非只有熱邪才能引起高熱,寒邪郁表也可以導致高熱的發生。”仝小林指出,因此,結合當前國家推薦方劑,以及臨床醫生普遍使用麻黃湯、葛根湯、大青龍湯等傷寒經方來治療新冠高熱,從方藥反推,也能發現其不符合“溫病初治,忌用麻桂”的原則,更進一步證明新冠病性屬寒。
針對本輪疫情中新冠患者常常見到的“刀片喉”,仝小林指出,“這也并非熱毒直接侵襲咽喉所致,而是寒濕郁熱的結果,究其原因,一是素體郁熱較重者感受寒濕戾氣所致的‘寒包火’,二是過度發汗導致的津虧熱結,三是過用苦寒導致的疫毒深伏、郁而化熱。”
于是在現實當中,我們發現,很多人出現咽痛后,因為不知“熱”從何來,常會用金銀花、連翹等寒涼藥品來清熱解毒,卻往往造成病情的加重,“這都是因為不明曉新冠‘寒濕疫’的發病特征。”仝小林指出。
“因此,只有緊扣‘寒濕疫’核心病機,才能掌握治療的主動權;只有認識到‘寒濕傷陽’為主線,才不會被疾病表象所迷惑,做到知常而達變,治療上也就更加得心應手。”對此,仝小林提醒大家,在新冠初期,盡量避免使用寒涼屬性的藥品或食品;對于臨床醫生來說,更要一改過去在發病初期即使用溫病辛涼解表或者清熱解毒的治法,而是要首先散寒化濕。
這很容易對應到大家日常經歷,風寒感冒發燒后,常常捂著被子發點汗就會好,而對于新冠病毒引起的發熱癥狀,這樣“一汗解之”的方法能否奏效?
仝小林指出,可以有幫助,但并非完全有效,新冠病毒屬于寒濕戾氣,通過口鼻入侵機體,伏于膜原,膜原不屬于表,也不屬于里,居于表里之間。
邪由膜原出表,或發于皮膚黏膜之表(類似于風寒感冒),或發于呼吸道黏膜之表(類似于風熱感冒),或發于胃腸黏膜之表(類似于胃腸型感冒),發于某經,便為某經之證,可見惡寒、發熱、體痛、咽痛等表證。
“但表證都是邪氣外傳的表現,而非邪氣侵襲肌表的表現,這也是新冠與普通感冒的不同之處。”仝小林指出,因此,對于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治療,若僅用辛溫解表法來解表發汗,則表證雖解,但膜原之邪并未祛除,可能會低熱纏綿或間斷發熱或核酸轉陰后復熱等復雜情況;若僅用清熱解毒法來解毒利咽,則咽痛等“熱”癥雖可以暫時緩解,但膜原之邪氣會因寒涼藥物而“冰伏”,進而有引邪深入的風險。
因此,仝小林指出,看起來捂被子發汗能起一時之效,臨床有的用辛溫解表也皆可取效,但寒去濕仍存,邪仍停留在膜原,所以,最根本的治療應該是“開達膜原”。
怎么治新冠——掌握邪氣表里分傳路線,“分消走泄”治之
那么如何開達膜原?仝小林指出,需要全面把握疾病態勢(郁、閉、脫、虛),熟悉掌握戾氣表里分傳的路線和治法,通過“分消走泄”而治之。
仝小林推薦小達原飲(厚樸、檳榔、草果、生姜),具有散寒化濕、辟穢化濁、開達膜原的功效,是治療“寒濕疫”的基礎方。初病之時,邪氣尚微,外無癥狀,可直接用小達原飲治之。隨著邪氣漸盛,正邪相激,邪氣會表里分傳。
仝小林指出,對于體質強健者,邪氣多外出走表,或走太陽經表,發為寒濕束表證,見惡寒、發熱、體痛等癥,小達原飲配合麻桂類方、荊防敗毒散等主之;或走肺衛之分,發為寒濕郁熱證,見咽干、咽痛等癥,小達原飲配合防風通圣散、升降散等主之;或走少陽之分,發為邪郁少陽證,見口苦、咽干、目眩等癥,小達原飲配合柴胡類方主之。
對于體質怯弱者,仝小林指出,邪多表里分傳或深傳入里,易趨轉重。故體弱者之治,即使有表證亦需益氣解表,可用小達原飲配合人參敗毒散、麻黃附子細辛湯、附子理中丸等治之。邪氣入里,多傳入太陰,若郁手太陰肺,則發為寒濕郁肺證,而見咳嗽、咯痰、胸悶、氣喘等癥,散寒化濕方主之(見附方1);若郁足太陰脾,則發為寒濕礙脾證,而見納呆、腹瀉、嘔惡等癥,小達原飲配合藿香正氣散、藿樸夏苓湯等主之。
寒濕疫,發展到疫毒閉肺(重癥)階段,戾邪深入太陰,繼生痰濕瘀熱,終至疫毒閉肺,見發熱咳嗽、喘憋氣促、黃痰血痰、乏力倦怠等癥。肺氣閉阻,胃腸亦多不通,見惡心不食,大便不暢等癥。子龍宣白承氣湯主之(見附方2)。
寒濕疫,發展到喘脫(危癥)階段,咳痰喘促,呼吸窘迫,脈疾多汗,甚者二便失禁、厥脫、昏迷。破格子龍宣白承氣湯主之(見附方3)。
為何腰痛、咽喉痛——多為寒濕作祟,對癥下藥最關鍵
本輪疫情,很多人出現了包括高熱、咽痛、咳嗽等常見癥狀,針對這些癥狀,面對不同的人群,仝小林均給出了中醫防治應對的關鍵。
一是起病忌用苦寒藥物。仝小林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后多以惡寒、發熱起病,此時切勿過早且單獨應用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當首選風寒感冒類中成藥,如散寒化濕顆粒、九味羌活顆粒等。同時搭配其它助汗方法,如蔥姜水、溫粥頻服、高位泡腳、熱水澡、電熱毯等。如高熱不退,可以合用物理降溫和解熱鎮痛西藥,有條件人群還可采用耳尖或大椎放血、刮痧等退熱方式。
二是腰痛多為寒濕作祟。不少患者伴有后背、腰部等周身部位酸痛,仝小林指出,這屬濕邪太重,麻黃加術湯有效;對于腰痛如折,則辨為寒濕腰痛,仝小林基于羌活勝濕湯和腎著湯,擬定了一小方,名為折腰散(見附方4)。
三是“刀片喉”多為寒濕郁火。仝小林指出,咽痛患者也多為寒濕郁火所致,對此,六神丸、龍角散、防風通圣丸等中成藥確有療效,嚴重者如“刀片喉”者亦可選用刀片散(見附方5)煎汁代茶飲。此外,咽痛患者也可以配合穴位貼敷療法,將溫通類膏藥剪成2*2cm左右大小,貼敷于天突、膻中、大椎、肺俞,6-7小時后摘掉。若有條件,同時配合少商穴位放血,天突穴按摩,收效更快。
四是緩解咳嗽重在溫肺散寒。癥見刺激性干咳或嗆咳或陣咳,可用前百蘇藶湯(見附方6),或合用射干麻黃湯加減而成癢咳散(見附方7)。配合如鹽蒸橙子或橘子、冰糖川貝雪梨湯等藥食同源之品更佳。
五是感官失靈重在通竅活血。針對不少患者合并味覺、嗅覺、聽覺減退或喪失情況,仝小林推薦可用蒼耳通竅活血湯(見附方8)。單純嗅覺減退,可用撳針按印堂、雙鼻通、雙迎香,或從印堂到迎香直接按摩。
六是體弱人群要因人制宜。體虛者在解表退熱時需增補逆流挽舟之品,如人參敗毒散、參蘇丸之類;陽虛者,寒邪直中陰分,可予附子理中丸、麻黃附子細辛之輩托里解表;自汗、盜汗者,可以選用收汗散(見附方9);婦女正值經期發病,也可選用小柴胡劑,借以扶助正氣,祛邪外出。
如何應對新冠——老年人活血化瘀保護心脈,年輕人清理余毒復元氣
此輪疫情中,老年患者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最大,根據臨床觀察,本輪疫情不僅侵犯上呼吸道,在老年人群中也有較高的病毒性肺炎風險,嚴重者伴發呼衰,乃至多臟器功能衰竭。
因此,對于老年患者如何防治新冠,仝小林指出,一是要預防病毒性肺炎的發生。老人體弱,在惡寒、發熱、體痛的表證階段,也要在益氣的基礎上辛溫解表,截斷病情走勢,預防肺炎發生。二是要注重保護心脈。針對合并有多重慢性疾病,尤其是由心肺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對于舌質、口唇和舌下絡脈紫暗,脈澀等瘀象明顯者,可選用活血化瘀藥物,如復方丹參滴丸、丹參片等以保護心脈,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改善缺氧狀況。三是注重觀察及時就醫。應以5、7天為觀察節點,若老年人發熱超過5天,咳嗽不止,咳痰明顯,建議及時就醫,同時應居家監測血氧飽和度、心率等,若在家自測當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時(未吸氧時低于93%),當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
如今,不少人陸續“陽康”,開始回歸正常生活,打羽毛球,爬山、跑步,卻有部分人出現“心肌炎”的問題,對此,仝小林提醒大家,感染新冠病毒后,邪氣入里,亦可傳入心系,應當在一到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同時對于有氣喘、胸悶、心悸等不適等瘀象明顯患者可選用活血化瘀藥物疏通心脈,更嚴重者需及時就醫。對于病毒性心肌炎遷延期,中藥可選用生脈飲、補中益氣湯、歸脾湯、炙甘草湯等。
而對于有些人,感染新冠后仍有乏力、困倦、氣短、輕咳等癥狀,仝小林表示,這是濕濁余毒未清的表現。因此,他建議恢復期患者要堅持健康生活原則,清淡飲食,注意保暖,保證睡眠。還可通過艾灸神闕、關元、氣海、足三里等穴位,溫陽散寒除濕、調理脾胃、提高機體免疫機能,盡早促進人體正氣、元氣恢復。
附方:仝小林新冠系列方劑
1.散寒化濕方:生麻黃 6~12g,生石膏15~30g,杏仁 9g(后下),蘆根30~60g,羌活 9~15g,柴胡15~30g,黃芩9~15g,牛蒡子9~15g,生甘草9~15g,葶藶子 15~30g,地龍 15~30g,藿香 9~15g,佩 蘭 9g,蒼術15~ 30g,云苓 15~45g,生白術 15~30g,焦三仙各 9g,厚樸 9g,焦檳榔 9g,煨草果 9g,生姜 15~30g。
2.子龍宣白承氣湯:生石膏15~30g,杏仁9g(后下),全瓜蔞15~30g,生大黃3~9g,葶藶子15~30g,地龍15~30g。
3.破格子龍宣白承氣湯:炮附子9~30g(先煎兩小時),人參9~30g(單燉兌入),干姜15~30g,山萸肉15~30g,生石膏15~30g,杏仁9g(后下),全瓜蔞15~30g,生大黃3~9g,葶藶子15~30g,地龍15~30g,陳皮12g,桃仁12g。
4.折腰散:羌活30g,獨活30g,蔓荊子15g,藁本15g,防風9g,炒杜仲30g,川芎15g,生芪24g,炙甘草9g,干姜15g,云苓30g,生白術30g。
5.刀片散:蟬蛻6g,僵蠶6g,姜黃15g,生大黃3g,芒硝3g,金銀花15g,冬凌草15g,生甘草15g,牛蒡子15g,五味子15g,薄荷3g,冰片3g。除芒硝外,共打粗粉,加水1000毫升,泡半個小時。煎湯取汁300毫升,納芒硝,代茶飲。
6.前百蘇藶湯:前胡15g,百部30g,蘇子9g,葶藶子15g,炙麻黃9g,桑白皮30g,桔梗15g,生甘草30g,五味子15g。
7.癢咳散:射干9g,炙麻黃6g,干姜9g,清夏9g,炙紫苑15g,炙冬花15g,枇杷葉15g,五味子15g,生甘草15g,前胡15g,百部15g,蘇子9g,葶藶子15g,地龍15g。
8.蒼耳通竅活血湯:蒼耳子9g,辛夷9g,薄荷3g,白芷9g,川芎15g,桃仁9g,生芪24g,澤瀉15g,杏仁6g,麝香0.2g(分沖,有條件者加,無條件者可去),黃酒50g,老蔥白兩根,生姜15g。
9.收汗散:川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9g,黃芪24g,黑順片9g,煅龍牡各30g,生姜三片,大棗三枚。
相關閱讀
收藏!廣西公布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最新方案 應對新冠,我們可以準備哪些藥? 感染新冠后,有基礎病人群要注意什么? 提醒!感染新冠后,醫生不建議做的10件事 新冠轉陰就是徹底康復了嗎?還需注意哪些問題?【科學防疫小貼士】(55)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