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臨港滴水湖畔,全球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將于7月1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該館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主展區分為家園、宇宙、征程三個板塊,獨具匠心的建筑設計、精美絕倫的展品,加上一支善于“講故事”的策展團隊,將用一種全新方式,刷新公眾打開宇宙之美的方式。
今天(7月5日),記者提前到上海天文館“打卡”,為這場等待已久的“人與宇宙的對話”揭開神秘面紗。
設計之妙,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展品
從空中俯瞰,上海天文館建筑體以弧線始發,由一系列螺旋帶狀物圍繞著,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體作為建筑內的三個“天體”,相互之間處于動態軌道關系之中,使得建筑通過太陽光影的變幻成為一臺可以展示時間的天文儀器。看著這棟建筑“成長”起來的市民,為它送上了“三體”“蝴蝶酥”等昵稱。
從建筑外形上看,上海天文館本身就是一件精美展品。天文館的主入口是一個巨大的懸挑結構,走進主廳,一顆巨大的銀色球體“懸浮”其中。不過,“懸浮”只是一種錯覺,事實上這顆巨大球體是由鋼結構支撐的,在設計師的巧思下,支撐結構被“隱藏”在了視線死角,需要仔細尋找才能發現。
這顆巨型銀球其實是一座內徑23米、外徑約30米、可容納200名觀眾的球幕影院,可播放10K高清電影。
從外部看,設計的精妙隨處可先。當陽光透過金碧輝煌的圓洞天窗傾瀉而下,會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弧,不同時間,光弧的形狀和大小也不相同。今年6月21日夏至,日光形成的光圈便與地面水磨石鋪就的圓形標志完美重合,上演了一場天空與建筑的“對話”。
上海天文館大量采用弧線設計,不僅展現了天文學概念,更與軌道周期緊密相連。建筑成為連接人類和宇宙的工具,將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博物館體驗。比如,走進宇宙展區之前,要先穿過一段時空長廊,巨大屏幕會跟隨你的腳步形成時空漣漪,播放相應的天文畫面;走進家園展區時,也有一條長廊,兩邊展示著珍貴的天文物件,如古代星盤,寫有“萬有引力”公式的原版天文書籍,伽利略、牛頓等人制作的望遠鏡等。
構思之巧,與地球的每一次“相遇”都是驚喜
在家園展區,最重要的展項就是位于展廳中間的“地球演化”。“地球”是一顆直徑20米的巨大圓球,在漆黑的展廳里,發出藍色亮光的它如同最閃亮的明星,吸引所有參觀者的目光。
這是一顆行星從熔巖火球到藍色星球的滄桑巨變。展品用高清投影的方式,直觀展示了地球從冥古代到新生代的六個演化階段,以及在這期間地質、溫度、大氣、水圈、生物圈及人類的進化等六方面演化內容。
走出家園展區,“地球”并沒有像一般展品一樣完成它的展示使命,在之后的參觀中,觀眾會在很多不經意的時刻見到它,每一次“相遇”都讓人止不住地感動和興奮。
地月系統
不出意外,宇宙展區的“假如劇場”將成為開館后的網紅“打卡點”,這里每一場只能容納50名觀眾,迎接你的將一場“創造宇宙”的游戲。在經歷無數次嘗試后,你會發現,只要任何一個參數有所偏差,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都將不復存在。就在心情陷入沮喪時,幕布拉開,你會再一次望見那顆藍色地球,那一瞬間的悲喜轉化著實令人激動。
與“地球”的第三次相遇需要你足夠的細心。當你走進征程展區1:1還原的天和核心艙模型,無論是航天員太空健身用的單車,還是“天地通話”時佩戴的耳機,有太多驚喜會吸引你的注意力。這時,你需要往窗外看一眼,“地球”還在那里,而你已身處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空間站中,這種沉浸感是否比走進艙門時更強烈了呢?
在充滿巧思的上海天文館,“地球”或許還有更多“妙用”,留待公眾前來細細尋覓。因為這本就是一座需要“深挖”的寶藏博物館。
展品之美,匯聚遺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智慧閃光
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必須有與之匹配的珍貴藏品。上海天文館自籌建之初,便向全球廣發“征集帖”,征集古代和近現代與天文學及宇航事業發展有關的文物、器物、檔案、隕石標本等藏品。有人為此奔走,有人慷慨捐贈,終于為這座硬件一流的天文館配上了一流的“軟裝”。
“我們的隕石展品數量雖然不是最多的,但每一塊背后都有故事。”上海天文館建設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林清說。
比如,有一塊名叫“第六站”的隕石,因其隕落在蘇丹的第六火車站而得名。在天文學上,這是一塊了不得的隕石。2008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代號為2008TC3的小行星,并預測它會和地球相撞,后來它真的掉下來了,“第六站”就其殘骸。有這樣經歷的隕石,地球上目前只此一塊,從它身上充分體現出了人類對于天體運行規律的掌握和運用。
在天文館建設過程中,由上海科技館“拾到”的曼桂隕石坑也將如約和觀眾見面。2018年,云南西雙版納上空掉下一塊隕石,在地面形成了一個直徑13厘米、深25厘米的隕石坑。隕石常有,隕石坑不常有。上海科技館工作人員在泥濘山路上徒步一個多小時趕去“撿”回了這枚隕石坑,如果晚去一會兒,這個“土坑坑”很可能就被隨后的一場暴雨淹沒了。
牛頓所著、寫有“萬有引力”公式的英文首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來到上海天文館的經歷也頗為坎坷。由于這是一件英國“國寶級”的文物,在上海科技館拍下展品后,等待了六個月才從英國運往中國。
據林清透露,有一件很小卻極其珍貴的“重量級”展品有望在上海天文館與公眾見面。它究竟是什么?要等待正式開館那天答案揭曉。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