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JDD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稱,“我們的商業模式不是靠賺取零售的差價,而是做供應鏈效率。”
廖建文認為,從農貿市場到百貨商店、超市、便利店,再到各類型電商,無論前端的交易場景如何變化,零售業的本質是不變的,那就是如何以更高的效率將商品觸達到消費者,“對于零售行業來說,圍繞成本、效率、體驗的供應鏈是以不變應萬變,這是第一性原理。”
大會披露了一組數據:目前京東自營商品超500萬SKU,今年上半年的存貨周轉天降至34天,而全球零售業周轉效率標桿的Costco的庫存周轉天數是30天左右。
廖建文在演講中介紹,京東在互聯網上半場做了下半場的事情,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主要解決的是交易效率的問題,而下半場需要解決的是產業效率的問題,就是提升價值鏈上游從產品的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環節的效率,“產業互聯網意味著我們要構建一個新的零售基礎設施,這個新的基礎設施能支撐京東走未來的十年”。
廖建文認為需要從五個維度來建設新的零售基礎設施。
首先是“做寬”,也就是要構建“國內+國際”的供應鏈能力,既需要以全球的供應鏈來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中國的供應鏈也要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需求;第二是“做深” ,要從以前商品的供應鏈升級為“商品+服務”的供應鏈;第三是“做厚”,不僅要有2C的供應鏈,還要具備“2C+2B”雙層的供應鏈能力;第四是“做長”,產業鏈效率的提升需要將京東已布局的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后的后五個環節,向上延伸到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的前五個環節;第五是“做虛”,需要將整個物流供應鏈條的每個階段都實現場景的數據化、數據的網絡化、網絡的智能化。
廖建文把這一新的供應鏈基礎設施,稱之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他認為這種供應鏈是全鏈路的、社會化的。
廖建文透露,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未來十年的長期目標包括三個方面:賦能實體經濟,服務全球15億消費者和近1000萬家企業;提升社會效率,帶動客戶庫存周轉天數降低30%,推動社會物流成本占比降至10%以內;促進環境友好,2030年京東集團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全面促進環境友好型消費。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教授看來,數智化供應鏈體系集合了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數據流等核心要素,不僅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而且有效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互動性,提升了供給側與需求側的信息對稱性及產品和服務的適配性,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制造端的企業實現降本增效、以需定產、有效配置資源,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此次大會上,京東發布了四個企業級產品,分別是泛零售技術服務平臺“零售云”、一站式物流數據可視化決策服務平臺“京慧”、智能人機交互平臺“言犀”和市域治理現代化平臺“侖靈”,這些產品將在零售、物流、金融、教育、政務等眾多場景中落地。
另外,京東探索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頂級人才,預計未來3年每個領域將至少有3位以上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加盟,并鼓勵青年科學家加入,一起探索“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數據科學、工程與管理”、“去中心化計算”、“倫理道德”、“科學與藝術”等六大數智技術領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