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樂琪 通訊員 宮婷
掃碼識別、智能稱重、無人值守、電子門鎖、視頻監控……近日,醫療廢物全生命周期在線追溯系統及智能無人值守“醫廢”處理設備在北京西城區、朝陽區、順義區、通州區試點啟用,力圖通過“互聯網+”手段優化流程和資源配置,減少“醫廢”處理的工作成本和安全風險。市衛監所介紹,基于在線追溯系統可實現“醫廢”從產生到暫存環節的全程追溯。
通過在線追溯系統,衛監部門可實現對醫療機構“醫廢”產生、收集、轉運、暫存的實時監控和歷史數據追溯,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掌握醫療機構“醫廢”產生的數量波動范圍及存放時間。如在過程中發現有“醫廢”重量異常變化等情況,系統會給出報警,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
本次試點還選取了部分醫療機構設置無人值守“醫廢”收集柜,作為區域內的“醫廢”集中點。與之簽約的基層醫療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在一天中的任意時間將本單位產生的“醫廢”轉運到集中點,并自行投入收集柜內。收集柜搭載的智能設備可對醫療廢物進行智能稱重并自動上傳數據至云平臺。收集柜還設置了監控設備,以應對“醫廢”隨意堆放、收集柜被人為破壞或“醫廢”被盜等情況的發生。
“過去,我們要實現‘醫廢’2天內清運的規定十分困難。現在‘醫廢’隨時能送,方便多了。”9月8日,順義區依仁口腔診所一名工作人員,將兩袋醫療垃圾送到順義區試點設置智能無人值守“醫廢”處理設備的俸伯衛生院。他利用扎帶上的二維碼麻利地掃碼識別“醫廢”類型,按照感染性和損傷性進行了分類投遞,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5分鐘。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