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圣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后世仍以世以齒論。
(資料圖片)
2、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
3、(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
4、)此后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5、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筑城隍。
6、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7、至雄州交割。
8、 四、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9、 盟約締結后,宋、遼之間百余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
10、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11、 意義: 澶淵之盟,當時除了極少數主戰派,滿朝上下都勸真宗要遷都避戰,真宗本來御駕親征的意圖也就此作罷。
12、但寇準無可匹敵的勇氣終于讓他下了決心,親臨戰陣達成澶淵之盟,30萬的歲幣和遷都比起來,代價簡直不值一提。
13、(當時宋年收入1億以上,而宋當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3000萬以上)而歷史走向證明一切,此戰之后,北宋邁向顛峰——宋仁宗朝就算稱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顛峰,都不為過。
14、遼國關南之地得而復失,但年三十萬歲貢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諾的二十萬,這些錢帛對于經濟拮據的契丹來講,無疑是天上掉的大餡餅。
15、不過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交好達百年之久,契丹鐵騎不再南下。
16、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17、 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個平等的合約,微不足道的歲幣換得北宋幽燕地區的和平,可以將主要的精力實力放在內政建設和西北的戰事上(西夏)。
18、對于遼來說也是一個很合適的條約,當時的遼內部暗流涌動,及時從南方宋政權的糾纏中脫身是明智之舉。
19、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來看“澶淵之盟”有其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后遼宋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狀態,有利于邊境地區的生產和發展,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