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共享開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休閑、娛樂、交流、健身的場所。街道供圖
【資料圖】
隨著城市人口持續增多,社區成為大家生活和居住的重要場所。如何增強鄰里關系?成都金堂趙鎮街道以省級第三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為切入口,依托“四鄰”行動為載體,通過重塑居民社會關系網絡,增近鄰里感情、培育居民公共意識,推動“生人社區”向“熟人社區”轉變,構建鄰里守望、互幫互助、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共同體。
資源化整合,打造“鄰空間”
家住三江社區的劉大爺分享了他的日常生活:每天上午到社區和棋友切磋技藝,中午在長者食坊用餐,下午在活動中心打牌消遣,或與興趣好友一起練習樂器。他說:“生活很是充實有趣,鄰里感情和生活幸福感在不知不覺間日益提升。”
趙鎮街道以空間聚鄰里,推動社區各類陣地開放共享,打造“鄰空間”。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項目,設置居民休息廳、閱讀吧、舞蹈室等多功能共享開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休閑、娛樂、交流、健身的場所;利用微更新、老舊院落改造等契機,在有基礎條件的小區盤活閑置的空地、架空層、房屋等,打造小區鄰里共享空間,現已建成沱源“鄰里薈”、伊頓小鎮“金嶺驛站”、金都華府“睦鄰中心”等鄰里共享空間30余個、協商議事休閑場景20余個。
項目化推動,實現“鄰距離”
根據居民多元需求,以興趣愛好為紐帶,制定街道“鄰里親”活動清單,以發包或公益微創投形式委托社會組織或社區社會組織,按照需求征集、立項、評審、執行、成效評價的方式開展專業實施,確保項目有成果、有效益。活動清單所涉范圍廣泛且全面,既有適合所有階段的親子活動、文體活動、聯誼活動等,也有熟人變友人階段的各類比賽、聯盟、壩壩宴等,更有友人變親人階段的心理關懷、特殊照顧、兒童托管等;以項目化支撐活動開展,搭建居民交流平臺,讓居民間更加熟識,逐步實現交往“零距離”。
需求化導向,實施“鄰服務”
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根據各社區實際情況,分類實施“鄰服務”;通過鄰里結對精準互助幫扶,解決日常生活難題,進一步提升社區的自我服務能力。培育“小老助大老”鄰里志愿服務隊,由身體健康、精神狀態佳、熱心公益的低齡老人為鄰近高齡老人提供志愿服務,開創形成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建立“院落互助聯盟”,培育小區調解員,引導鄰里主動參與協商調解,共同構建和諧鄰里關系;開展“鄰里四助”“門對門牽手”“樓上樓下互助”“互助互樂一家親”等鄰里互助活動,促進鄰里間形成“你有事我來幫,我有需你來助”的和諧整體,實現小區居民有效交流互動,增強居民間情感信任,維護小區和諧穩定。
多元化參與,推動“鄰治理”
建立網格黨組織引領、院委會集民意、物業優服務、居民齊參與的小區治理模式。由業(院)委會牽頭,建立協商議事規則,制定小區居民公約,引導居民共同遵守。打造“居民議事廳”“印象小座”等協商議事場景,聚焦居民自治、服務管理、社區發展等問題,開展“我為社區獻一策”活動,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共謀發展,共享未來。成立街道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建立“社工+社區社會組織”協作機制,整合街道社區社會組織力量,引導其逐步由文藝組織向公益組織轉變,主動參與環境整治、糾紛解調、文明勸導、鄰里互助等志愿服務,助力社區發展治理。
趙鎮街道通過“四鄰”行動,逐步構建起“鄰治理”體系,每年組織化、項目化實施鄰里親營造行動近300個,培育孵化社區社會組織200余個,引導近萬名居民通過社區社會組織平臺,積極主動參與鄰里互助、文化傳承、小區治理、文明勸導等項目活動,呈現出鄰里關系更融洽、社區生活更和諧、花園水城趙鎮更宜居的幸福新貌。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