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風,編輯:小市妹
(資料圖片)
年初以來爆火的人工智能,催生了一批超級大牛股,從下游應用領域的傳媒、游戲,到上游硬件領域的光模塊,漲幅翻倍的公司比比皆是。
但是,表現最強的,是來自存在感稍弱的存儲芯片板塊。今年以來,科創板上市公司佰維存儲漲幅超過5倍,在A股5000多家公司中排名第一。
作為國內少數同時掌握NAND Flash、DRAM存儲器研發設計與封測制造的企業,佰維存儲牛冠A股的背后,映射出存儲芯片困境反轉的預期,和國產替代的大勢所趨。
【拐點將至】
2022年,存儲芯片價格一路下跌,從云端跌向谷底。
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制造硬盤的NAND閃存芯片價格指數去年全年下跌了41%,制造內存條的DRAM芯片價格指數下跌35%。其中第四季度兩種存儲芯片的跌幅高達20%~25%,創下了2008年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記錄。
存儲芯片是半導體行業最大的細分板塊,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美元,占半導體總規模的35%左右。
美聯儲持續加息和全球宏觀經濟逆風背景下,半導體行業去年經歷了近1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而庫存可能處于歷史最高水平的存儲芯片,受到的沖擊無疑最為嚴重。
面對行業不景氣和極其糟糕的業績壓力,SK海力士、美光、三星等全球存儲芯片大廠不得不下調資本開支,給出供給收縮預期。根據Gartner最新預測數據,全球半導體行業資本開支2023年約為1372億美元,同比下滑19.0%;
一邊是供給收縮,另一邊是增量需求的涌現。
伴隨著通訊技術不斷迭代,萬物互聯已成時代浪潮,數據也呈現指數級別增長:
資料顯示,全球數據量從2010年的2ZB(1ZB代表十萬億億個字節)增長到2021年的將近60ZB,十年時間翻了30倍,并預計2025年將繼續增長至175ZB。其中互聯網全球領先的中國,無疑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圈。到2025年,中國數據量預計將增長至48.6ZB,占全球數據量的27.8%。
海量數據的涌現,正是當下人工智能爆發的前提和基石,同時極大地刺激了存儲的需求。
從歷史經驗來看,存儲芯片下跌周期一般在2年左右,其價格漲跌跟美元利率以及全球宏觀經濟景氣度關系密切。
2021年下半年至今,存儲芯片價格已經下跌了18個月,DRAM和NAND Flash兩大內存芯片價格下跌周期長達20個月之久。
按照過往規律,存儲價格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度到達谷底,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帶來的經濟復蘇預期,以及增量需求的大量涌現,行業有望在三季度之后觸底反彈,完成困境反轉。
【國產替代再迎契機】
中國是存儲芯片消費的第一大國。2021年,我國存儲芯片的市場規模達到5494億元,占全球存儲芯片市場份額超過55%。
但是,中國存儲市場大部分都被外資品牌占據,國產存儲芯片占比不足10%。目前,全球存儲芯片的產能高度集中于日韓美等國家,其中DRAM主要被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三家壟斷,2021年CR3達到94%,NAND Flash被三星、鎧俠、海力士以及美光等六家廠商壟斷,CR6為93%。
對于習慣了后發趕超的中國制造來講,存儲芯片領域較低的國產化率,本身就意味著較大的國產替代的空間,而自主可控和地緣因素,更為國產替代提供了重要契機。
3月31日晚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下設的“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宣布,對美光公司在華銷售的產品實施網絡安全審查。
美光是美國存儲芯片龍頭,是全球第二大DRAM產商和第五大NAND廠商,截至2022年底,美光在全球DRAM和NAND閃存市場分別占據23%、10.7%的份額。
作為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公司之一,美光被中國政府審查,其實遠不止是安全問題。
最近幾年來,不斷有媒體爆出,美光是打壓中國存儲芯片產業的“幕后推手”。2018年至2022年,美光花了954萬美元用于游說,目的就是為了打擊中國的存儲制造產業。
中國市場對美光極其重要。2018年,美光在中國一年的營收達到173.57億美元,占到該公司當年總收入的58%,這也是美光害怕中國存儲崛起的重要原因。
中國政府審查美光的底氣,無疑是來自國產存儲的崛起。
事實上,美光近年來在華銷售收入已經大幅下降,2022年下降到33億美元,占公司營收比重只有11%,存儲芯片的國產替代已是大勢所趨。
【誰能扛起大旗?】
如果美光在中國的業務受限,首先受益的自然是利基存儲市場。
利基存儲主要包含4Gb DDR4及以下的DRAM,2D NAND及NOR Flash、EEPROM等品類,毛利較低,市場規模遠小于主流儲存產品,但是相應技術壁壘也相對較低,國外巨頭正在逐步退出這部分競爭,國內存儲芯片設計公司正在逐步崛起。
在利基存儲領域,兆易創新無疑是成長最快、實力最強的公司。
兆易創新的存儲芯片營收中70%來自NOR閃存、利基型DRAM占比18%,其余小部分為NAND閃存,公司目前產品布局主要面向IPC、機頂盒、掃地機器人等物聯網領域利基市場需求。
2012年到2021年,兆易創新NOR閃存全球市占率從3.4%提升至23%,排名全球第三,僅次于旺宏和華邦,NOR營收的年化復合增速高達30%左右。
▲來源:財信證券
在利基型DRAM車用存儲領域,北京君正通過并購獲得了后發趕超的優勢。
2020年,北京君正72億收購北京硅成半導體,后者在全球全球車用DRAM市場有15%的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光的40%,正是美光的國內市場的重要替代者。
但是,利基市場規模實在太小。2021年,NAND全球市場規模超過600億美元,DRAM市場規模超過800億,而NOR全球市場規模僅31億美元,利基型DRAM也不過74億,顯然,光靠利基市場顯然并不能真正實現儲存芯片的國產替代,國產儲存要真正崛起,還是得在主流產品領域和外國巨頭直接競爭。
在主流的DRAM和NAND領域,兆易創新其實也有布局,并且已經取得一定進展,這是A股存儲龍頭未來的重大看點之一,但是目前其市場份額太小,還不足以和國外巨頭競爭。
真正具備一定實力、能直接和國外巨頭抗衡的,是兩家還未上市的重要公司,成立于2016年的長鑫存儲和長江存儲。其中長鑫存儲主攻DRAM內存,長江存儲主攻NAND閃存。
長鑫存儲最先進的量產芯片主要是19nm工藝的DDR4,和國際巨頭相比落后5-6年。但是DRAM正在逐漸逼近10nm的天花板,其性能和技術提升的速度已經大幅放緩,這給長鑫存儲等國產DRAM產業的加速追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期。
目前,長鑫存儲國內市場份額估計已超過3%,初步打破了國際巨頭對DRAM的壟斷。
相對而言,國產NAND閃存的進程更快一些。
2019年,長江存儲64層3D NAND閃存量產,這是全球首款基于Xtacking架構設計并實現量產的閃存產品,標志著中國在3D NAND閃存領域逐步進入國際一流梯隊,而中國制造的優勢,也提升了國產NAND閃存的性價比。
最近兩年來,在存儲芯片的下行周期中,采用國產NAND閃存顆粒的固態硬盤(SSD)憑借超高的性價比逆勢崛起,部分采用長江存儲顆粒的2T SSD產品已降價至600元以下,甚至比三星的1T SSD還便宜。
2021年,長江存儲在NAND領域的全球市占率已經達到4%,2022年估算達到7%,已經具備強大的行業競爭力。
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國內存儲芯片企業要最終實現國產替代,國內上下游產業鏈的日益完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在上游設備領域,存儲芯片對光刻機要求不高,但對刻蝕機要求比較高。一定程度上講,中微公司在刻蝕機領域的崛起,是我國存儲芯片行業的救命稻草。
目前,中微公司的刻蝕機最先進制程已經達到3nm,幾乎可以滿足最先進的存儲芯片的生產。
下游的存儲模組行業,江波龍和百維存儲在全球市場也有較強競爭力,其中江波龍司eMMC及UFS在全球市場占有率為6.5%,全球第六,國內第一,佰維存儲全球市占率2.4%,全球第八,國內第二。
兩家公司的主要供應商,都包括美光。一旦美光被制裁,國內存儲芯片企業有可能贏得更多的國內下游市場。
存儲芯片的國產替代,如今已是國家戰略,兆易創鑫、江波龍和佰維存儲都陸續獲得了國家大基金的投資,持股比例都在5%以上。
今年3月,國家大基金二期入股長江存儲,認繳出資額高達128.87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超過12%。
科技自強、自主可控的舉國體制下,國產存儲芯片的春天,就在眼前。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