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下游,廣州番禺一帶水域中生長著一種麻蝦,個頭雖小卻聞名遐邇,是當地美食界中廣受歡迎,被稱為“廣州蝦王”。
得益于長年常年在2‰-15‰咸淡水環境,干凈清潔的泥沙底棲息環境,這種麻蝦殼薄肉嫩,味道鮮甜,成為番禺本地最有特色的水產品之一。
在番禺石樓鎮,珠江于此稱為獅子洋,麻蝦產于獅子洋海鷗島水域,又以島上黃坭瀝、江鷗瀝兩條水道所產麻蝦品質最佳。《石樓風物》中記載:石樓海鷗大塘盛產的野生麻蝦是番禺獨一無二的特產。它殼薄肉脆,通體晶明,煮熟后鮮紅亮澤。
美食自古流傳
咸淡水造就好品質
番禺海鷗島是一個由河流沖積而成的內河島,特色養殖有稻田養魚、麻蝦及養殖禾蟲等。是珠三角大都市城鎮群落中獨一無二的綠色生態島嶼。據資料記載,自清代起就有關于番禺麻蝦的記載,留下不少美食印記。
據海鷗島當地漁民介紹,野生麻蝦喜好生活在珠江口沙泥底及鹽分較低的咸淡水域淺灘中,平時習慣將身體收藏入河沙中,只露出雙眼及頭部前端呼吸,用來逃避敵害及等候食物之用,漲潮時則會爬入地緩流的內灣棲息。正是這種節律性的水環境變化,造就了麻蝦的好品質。
據資料顯示,麻蝦一般是指刀額新對蝦和近緣新對蝦等小型對蝦,又俗稱砂蝦、泥蝦等。這兩種蝦均為經濟蝦類中的中小型對蝦。刀額新對蝦體長一般為7.5-16厘米,近緣新對蝦體長為8-15厘米。兩種蝦體重均為4-50克。廣東沿海的河口海區產量較高,且體肥殼薄,是新對蝦屬中經濟價值較高的兩種蝦。過去以天然捕撈為主,目前廣東已開始規模化養殖,主要養殖模式是與其他水產養殖品種混養,成為珠江口一帶有代表性的特色水產品。
仿野生風味好
商品蝦專供中高檔消費
多年以來,石樓鎮本地漁民在內灣拉網或修筑石基來捕撈麻蝦。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陸續開始有人養殖。目前,番禺麻蝦總養殖面積約4000畝,年產180噸左右。
麻蝦體被淡棕色,腹部游泳肢鮮紅色,蝦體細長,個頭不大,熟蝦體色紅艷油潤有光澤,殼薄肉多,肉質爽脆可口,口感清潤鮮甜,色味俱佳,蛋白質含量高,是蝦中上品,是石樓鎮一大名優水產。隨著交通逐步完善,特別是互聯網資訊的發展,“番禺麻蝦”名聲快速傳播,成為四方游客到番禺必嘗的網紅美食。
廣州市銳新水產品養殖有限公司在黃坭瀝、江鷗瀝承包了水面養殖麻蝦。該公司負責人嫦姐介紹,當地大多數農戶都是投喂米糠、麩皮等配合飼料來養麻蝦,這種養殖方式利于保持蝦的鮮味。而她養麻蝦則堅持每年補充蝦苗,全年不投喂飼料、獸藥和菌類制劑,依靠潮水自然更替流動使水質保持清新。這種方法基本還原了麻蝦的自然生活狀態,通過這樣仿野生養殖,養出來的麻蝦風味更好,商品蝦只供應中高檔酒樓。
籌劃品牌建設
引領都市漁業發展
目前,番禺區名優現代漁業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在海鷗島上成型,該產業園的建設,無疑給麻蝦養殖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2021年上半年,番禺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1.08億元,增長突破雙位數,達到11.0%,較一季度提高6個百分點,增長速度高于預期目標。高速增長動力源之一為番禺區漁業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產值優勢突顯。2020年以來,番禺區以全力推進名優現代漁業產業園建設為契機,全區漁業總產值達34.30億元,約占全區農業總產值的58.4%,同比增長13.6%,榮獲“廣東省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按照發展規劃之一,該產業園正在努力打造休閑漁業新標桿。充分發揮蓮花山國家級中心漁港、蓮花山景區、海鷗島等得天獨厚旅游資源,加快休閑漁業發展,努力建設珠江口漁港經濟區,打造“廣東休閑漁業新標桿”。
早在2009年,麻蝦就入選“番禺十大名特農產品”。據當地漁業部門介紹,正在籌劃“番禺麻蝦”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水產品牌,以此引領番禺都市漁業建設加快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