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佛山沖刺三萬億,南海如何作為?
南方日報記者 熊程
【資料圖】
烈日炎炎,佛山市南海區三環西路側,幾棟嶄新的工業樓十分醒目。這是瑞浦蘭鈞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鋰電池項目,一期設計年產能15GWh。截至6月下旬,約95%的一期生產設備已進場安裝調試,項目現場,汗如雨下的工人仍在加緊作業。
這樣一股制造業的熱浪,正在南海大地奔涌。作為大灣區的產業重地,南海多年來積累了深厚的制造業底蘊。今年,南海實施推進制造業當家“23條”,瑞浦蘭鈞、星源材質、國電投氫能、信揚科技等百億級項目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集群加速轉型升級。1—5月,南海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622.21億元,在外部挑戰加劇的背景下,達到了8.5%的同比增長,且增速較前4月提升2.7個百分點。
越是火熱,越要再加一把勁。近日佛山市委提出,力爭今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對于經濟總量占全市約1/3、制造業體量占全市1/4強的南海來說,這意味著新的催征號角。助力佛山“沖3”乃至未來的“沖4”,南海必須有所擔當、必須率先躍遷。
那么,南海制造業躍遷的動力在哪里?
造什么?集群的生長
日前,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示2023年廣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擬認定名單。來自南海區的氫能產業集群、半導體照明產業集群入選,數量占此次全市的一半。此前,南海氫能產業還在年初入選了工信部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為廣東首批之一、佛山唯一。
造什么,什么能造、什么不能造,是一個區域制造業最顯見的特征。對于任何一個地方的制造業發展來說,最重要的動力就來自于一個個產業集群的孕育、壯大、升級。
在南海而言,要擔當佛山“沖3”過程中的主力,也就是要在產業集群的內生動力上下功夫。此次入選省級集群的氫能產業、半導體照明產業,正是南海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代表。在這兩個集群方向,可以看到南海制造業躍遷的動力。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南海近年來加快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引進了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目前,南海“兩高四新”產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占GDP比重近40%。
以當前市場關注度最高的新能源產業為例,南海堅持純電動與氫能源兩條技術路線同時走,近年來引進了一汽-大眾佛山躍階發展項目等7個超百億元項目,形成了趨于完整的氫能、電化學儲能全產業鏈。去年,南海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441億元。目前,南海新能源產業計劃投資總額超過1300億元。
其他新興產業也在加快進步。如電子信息產業的希荻微,是南海第一家從本土誕生走向IPO的科創企業。其自主研發的模擬芯片技術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得到了國內外廠商的認可,成為中國首個獲得美國高通全球參考設計認證的企業。今年一季度,希荻微凈利潤同比增長達461%。
傳統產業是南海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的基本盤。在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上,南海從2021年底開始進行了新一輪的大規模布局。依托以鎮域劃分的12個集群,南海的傳統優勢產業正在重塑。
如在機械裝備產業,徐工集團投資20億元打造的南海基地,今年也已經順利投產,實現每60分鐘產出一臺塔機,每80分鐘產出一臺升降機。在鋁型材產業,6月21日,總投資超50億元的南鋁集團鋁加工產業鏈生產基地項目啟動,打造大灣區高端化、創新化的鋁業科技發展與應用領先平臺。
無論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在一個區域內都不能割裂發展。如5月中旬,南海區舉行了一場家電行業供需對接會,但是只有一部分參會者來自家電行業,更多則來自紡織、鋁型材、家具、鞋業等行業。通過跨行業對接的方式,南海正在打通各個產業鏈之間那道看不見的屏障,把“產業鏈”編織成“產業網”。
怎么造?數字的轉型
南海獅山的一家汽車配件企業車間內,機械臂不知疲倦地揮動著,大屏幕上的數字實時跳動,清晰地顯示著近期的產量和當天的生產計劃、生產節拍。工作人員操作著系統,還可以看到訂單的流向、材料的齊備等情況。這樣的數字化改造,極大地提升了一個企業乃至一個產業集群的發展質量。
制造業的發展,不僅直接關乎造什么,更在乎怎么造。例如一件衣服,在古代可以通過家庭手工的方式來完成制作,但這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制造業。改革開放以來,南海迅速完成了工業化進程,至今已形成了14個超200億元的產業集群。下一步,南海各個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要實現新的躍遷,就要在數字化中發掘動力。
數字化“水暖”,企業家“先知”。“數字化是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化轉型給企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廣東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羅金昆說,公司從2019年開始啟動跟西門子合作,目前整個公司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希望打造同行業里的世界性“燈塔工廠”。
數字化不僅是對原有制造方式的升級,同時也推動著企業發展戰略的演進。佛山市順康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喻錦威認為,可以利用大數據來提前布局新領域,“我們與廣東制造業隱形冠軍(南海)研究院合作,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布局了智能養老等領域,未來發展前景可觀。”
對于一個區域的數字化轉型來說,企業界自發的力量并不夠。早在2021年,南海就發布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若干措施,提出3年內財政投入65億元支持企業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佛山市南海區推進制造業當家2023年行動計劃》提出,快馬加鞭使數字領航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2023年挖掘出30個南海區數字化示范場景及工廠、完成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比例達55%。《佛山市南海區制造業“數字領航”行動計劃(2023—2025年)》已經制定。
數字化本身也要產業化,才能更深刻地賦能制造業升級,風靡全球的ChatGPT帶來了很大啟發。6月初,南海在全國縣區率先發布了《佛山市南海區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培育和吸引相關新產業新業態,打造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高地,積極探索“AI模型+傳統產業”發展新路徑。
目前,南海區有3萬家企業“上云上平臺”,超1700家規上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數字貸”備案項目383個,備案貸款超60億元,多項數據均排在全市首位。還有數據顯示,南海的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化服務商有200多家,在全國縣區一級總量最多,覆蓋面最廣。
在哪造?空間的重塑
一片低矮廠房隨著鉤機作業陸續倒下。在旁觀者眼中,轟隆的作業聲、倒塌聲并不顯得嘈雜,卻有些悅耳。這是6月21日,南海里水的國明產業園拆遷現場——因為在未來,這里計劃引入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等產業項目和研發機構,預計年均納稅額不低于2176萬元/年。
一個產業的特性,可以從跟其他產業的對比中顯現。制造業跟第三產業相比,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大規模空間的需求。過去南海為什么能夠率先承接香港等地的產業轉移,實現工業化,重要原因就在于南海的土地空間。未來,南海制造業要再次躍遷,就必須在土地上、在空間上尋找動力。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做文章的基礎。去年,南海拆除改造村級工業園1.2萬畝,整理連片產業用地超8600畝,供應產業用地6010畝,是去年國有工業用地供應面積的3.5倍,創歷年新高。今年,南海進一步提出力爭整備連片工業用地9000畝、出讓國有工業用地6000畝以上,形成集約集群產業用地格局。
拆除舊的載體,是為了打造新的空間。在南海,一批高標準、數字化的制造業園區正在加速涌現。如今年6月一期項目開園的宏成合創(南海)智慧產業園,總投資超15億元,計劃建設10棟9層現代化工業廠房,總建筑面積超33萬平方米,并在園區層面打造科技創新孵化服務中心、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多個服務平臺。這樣的產業園區,為制造業的中小企業、初創企業提供了更優質的發展平臺。
現代化的制造業空間,不僅體現在土地的集約利用,更在于高水平配套的一體規劃。6月初,南海大瀝平地新基工業區地塊“毛地”入市項目由佛山市薈豐科創產業園投資有限公司摘得,擬在約104.59畝的空間內,打造集產品展示、技術研發、智能制造、智能倉儲、電商直播、商業配套于一體的現代化紡織產業基地。如今,以中集產城、星中創等為代表,一批全國有影響力的專業園區開發商,正在南海匯聚。
一批百億級、50億級的制造業龍頭項目,因為南海的空間再造而得以落戶。如固定資產投資約100億元的星源材質華南新能源材料產業基地,總用地達800畝。未來,這里將整合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打造全球行業內智能化水平最高、裝備效率最高、制造成本最低、產品質量最好的基地。
今年,南海計劃招商引資總額不低于1100億元。前5月,南海新引進項目簽約投資總額超500億元,其中“兩高四新”產業占比達97.91%。南海能否如期、高質量地完成全年招商目標,進而推動制造業的躍遷,與能否做好土地、空間這篇文章息息相關。
造給誰?市場的演進
6月27日是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在廣州開幕,精銦海洋工程、欣源電子、非夕機器人等一批南海企業參展,還有多家南海企業前往觀展。在平常人眼中,展會上到處都是產品,而在企業家們的眼中,展會上到處都是商機。
任何產品生產出來,都要賣得出去,企業才能有存在的必要、才有發展的可能。南海制造業能夠走在國內區域經濟發展的前列,就是首先抓住了市場。改革開放之初國內市場還不夠大,南海在國際市場嘗到了甜頭。近年來國內大循環更加暢通,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南海同樣把握了機遇。未來,南海制造業的躍遷動力仍然在市場。
《佛山市南海區推進制造業當家2023年行動計劃》提出,因地制宜以灣區優勢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積極主動發揮產業鏈作用擴大市場內需。其中包括推進廣東省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積極發動組織企業和商協會參加境外國際展會和重點經貿活動、全年舉辦超10場促消費活動、加快推進南海“1+N”電商產業布局等。
在全球市場,南海制造業今年以來四面出擊。從德國科隆牙科展、漢諾威工博會,到瑞士日內瓦無紡布及非織造展覽會、意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再到香港國際春季燈飾展、廣交會,南海企業全球參展的腳步不停歇。與此同時,企業也紛紛以參展等活動為契機,重啟全球客戶的實地拜訪。“全球制造產業鏈的轉移、重新布局,為我們機械裝備行業出海帶來非常大的機遇。”南海機械裝備行業協會秘書長歐陽滿云說。
在內需市場,南海制造業加快順應新消費趨勢,把產業與新的生活方式結合。如當前戶外休閑運動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歡迎、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丹灶鎮就提出要用三年時間打造超百億戶外裝備產業集群。5月下旬,首屆金沙戶外生活節在丹灶舉行,一批“丹灶制造”企業集中亮相會場。又如當前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傳統燃油車,南海的汽車制造企業、零配件企業紛紛加大了在新能源上的投入力度,有的“壯士斷腕”并獲得新生。
每一天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世界,每一天的南海都在蝶變。從集群的生長到數字的轉型,再到空間的重塑,以及市場的演進,是南海制造業躍遷的動力所在,也是推動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的關鍵。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