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在一線·如何架起數字人才的“成長階梯”⑤】
(資料圖)
原標題:打通數字經濟行業人才培養輸送、服務保障的“堵點”——
注政策“活水” 結人才碩果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友婷
閱讀提示
深圳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大力加強數字經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產業人才競爭力,為數字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深圳人社局、市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開展的公益課程培訓,落地性、實用性很強,短短一個月的學習,讓我真正理解了人工智能背后的技術邏輯。”田栩冰是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也是《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與應用》第4期課程的學員。在她看來,此次培訓收獲的不僅有知識,還有終身學習的態度。
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廣東深圳市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開展各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培訓班360個,田栩冰正是參加培訓的12685人中的一員。
在深圳這座創新之城,數字經濟蓬勃興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30%。注政策“活水”,結人才碩果。近年來,深圳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大力加強數字經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產業人才競爭力,為數字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調研先行,緊跟產業發展
記者了解到,深圳市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圍繞深圳市“20+8”戰略性產業集群,組織開展新職業、新工種、新技術示范性培訓,包括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芯片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ICT)、虛擬現實技術等項目。“培訓前,要進行調研,了解各數字經濟產業情況、技能人才需求量、崗位所需要的技能等。根據調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課程,面向社會在職人員、失業人員提供公益培訓。”深圳市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培訓部部長俞益飛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以2021年年底開展的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技能人才現狀及供需調研為例,調研報告顯示,深圳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1478家,并長期維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長;有人工智能人才18.338萬人,未來五年預計人才需求合計28.35萬人。值得一提的是,為讓培訓緊跟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還進行了該行業技能人才職業崗位分析,包括崗位名稱、崗位職責、任職要求、學歷要求、專業要求、平均工作年限、人才等級要求等。
俞益飛介紹,中心在開展數字人才公益培訓時,非常重視課程設置、師資遴選。一方面,培訓老師的選擇偏向有實踐經驗的企業一線工程師、技術總監,相當于搭建一個行業技術人才交流平臺,老師與學員間亦師亦友,甚至還能促進同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另一方面,課程開發由行業協會、龍頭企業主導,實時更新。
激發政、校、企、研“化學反應”
“海外人才還沒回國,深圳市、區政府就把衣食住行等需求安排妥帖了,如落戶、安居入住、子女入學等,全方位做好服務。引進人才后,政府走訪企業了解需求,搭建溝通平臺,促進產業鏈資源對接。”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赫家燁感慨道。
落戶龍華區的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是國家在醫療器械領域設立的唯一創新中心,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邁瑞醫療、聯影醫療、先健科技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牽頭組建。該中心團隊近300人,其中50%為研發人員。“傳統醫療器械數字化,是中心重點工作之一,而這離不開數字經濟人才的參與。中心堅持引進、培養‘兩條腿’走路。”赫家燁表示。
在政府支持下,國創中心聯合高校、研究院共同探索培養本土數字經濟人才。多方共同參與課程設置,來自企業的研發人員作為導師,學生在國創中心進行實踐學習,直接對接產業需求,學成后甚至直接被聘用。
梧桐繁茂,自有鳳來。2022年,深圳龍華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達到961家,實現總產出5550.37億元,創歷史新高,增長13%,高于傳統產業8.3個百分點。同時,該區數字經濟人才總量達27.9萬人,同比增長21.8%。
在人才培育方面,龍華區依托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等高校資源,創新推出定制化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構建以政府為引導、以高校為主體、以企業為牽引的“2+3+6”聯合培養體系。同時,龍華區還創新舉辦“四員融合”的產業人才數字素養研修班,通過政府、高校、企業、人才四類人員的互動交流,充分釋放政、校、企、研“化學反應”。
“一試雙證”,多元化評價人才
一次考試,拿兩個證。在數字經濟新職業領域推行技能人才多元化評價創新實踐方面,深圳在全國率先實現華為、騰訊企業認證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一試雙證”。這是廣東省人社廳、深圳市人社局和企業共同探索企業認證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互認、互通、互信的成果,將有效打通數字經濟行業人才培養輸送的“堵點”問題,緩解人才緊缺的現狀。
自2019年以來,圍繞數字領域隊伍建設,深圳持續推進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截至2023年4月,全市公布206家職業技能等級評價主體,備案開展評價職業158個,其中包括技能類數字職業18個。
“在數字經濟人才評價方面,深圳市人社局推動華為、騰訊、金蝶等數字經濟領域的頭部企業備案成為用人單位評價主體,可面向內部員工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同時,還推薦騰訊、華為、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等企業、行業組織備案成為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可面向所有社會從業人員開展評價工作。”深圳市人社局技評處副處長王建介紹,其中“一試雙證”則是推動形成科學化、社會化、多元化技能人才評價機制的主動探索。例如,華為作為深圳市人社局首批備案的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實現了ICT認證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貫通,即參評人員通過一次考試就可同時獲得華為ICT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一試雙證’能起到1+1>2的作用,獲證人員可對應享受人才優惠政策。”王建說,從政府組織評定轉變為市場主體自主評價,以企業、社會組織為評價載體,實行“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最大的優勢就是這一評價主體能準確掌握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讓評價更精準。此外,有些頭部企業作為行業標準制定者,由其開展評價工作甚至能引領行業人才隊伍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