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工業城市挖掘新引擎,蚌埠傳感谷傳來好消息
(資料圖片)
中新網蚌埠6月4日電 (記者 夏賓 張俊)安徽蚌埠經開區內,一棟聳立的高樓上幾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中國(蚌埠)傳感谷”,這是中國(蚌埠)傳感谷中央創新園的所在地,也是蚌埠市打造智能傳感產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平臺,更是與合肥“聲谷”、蕪湖“視谷”并稱安徽省人工智能產業“三谷”。
蚌埠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聞建忠3日在接受“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采訪時稱,為了優化營商環境、解決企業難題,經開區和傳感谷都聚焦企業需求,讓服務配套更加精準,為此投資3.5億元建設傳感谷公共服務平臺,利用空置廠房,分兩期建設9條公用示范工藝線。
這9條公用示范工藝線包括力傳感器工藝線、傳感器專用處理電路(ASIC)工藝線、傳感器組裝與裝配工藝線、傳感器特種塑封工藝線、高溫共燒陶瓷(HTCC)工藝線、溫濕聲生類傳感器工藝線、測試篩選工藝平臺、檢驗試驗工藝平臺、外輔加工平臺。
聞建忠透露說,上述9條工藝線中,已有2條正在安裝設備,預計年底前將有3條工藝線正式運營。
這對企業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在希磁科技董事長、總經理王建國看來,傳感谷公共服務平臺的建成對企業最大的幫助就是能更加快速且低成本地“把ppt變成demo”,縮短了從科研理論到應用市場的時間。
希磁科技生產線。 夏賓 攝
“我們用傳感谷的公共服務平臺測試器件、驗證產品,成本會低很多。要成功把新產品打入市場,關鍵是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產品展示在顧客面前,才有先拿下訂單、搶下市場的可能性。”王建國說。
2021年,希磁科技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將總部從寧波遷到蚌埠;2022年繼續擴大產能,開工建設了總投資10億元的蚌埠希磁科技園一期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4個月;2023年至今,訂單量保持同步增長態勢,目前正抓緊生產、開足馬力。
據悉,傳感谷園區按照“一谷三園多點”的產業集群總體布局,“三園”即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科技孵化園、中央創新園;“多點”即各縣區結合實際聯動發展智能傳感上下游產業,形成全市統籌、縣區聯動、協同發力的首位產業強勁發展態勢。
截至目前,傳感谷累計集聚智能傳感產業重點企業7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9家,2022年完成產值6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傳感谷園區擁有國內領先的MEMS晶圓代工能力,3條晶圓線均建成達產后將形成月產4.1萬片MEMS晶圓的產能。
傳感谷的配套政策設施也是“磁力”十足。例如在廠房方面,按照傳感器行業特性進行針對性設計建造,支持企業輕資產“拎包入駐”、快節奏“拿房投產”,發展壯大后單獨供地;園區級污水處理廠、大宗氣體、電鍍處理中心等項目滿足企業配套需要。
王建國認為,在傳感器領域,蚌埠經開區擁有完善的產業鏈條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公司在這里實現了快速發展,搬來蚌埠經開區后每年業務都能實現50%的增長。“蚌埠是老工業城市,有很多沉淀,現在要抓緊把握轉型升級新機遇,主動挖掘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正如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所言:“蚌埠將致力傳承創新基因,全力集聚蚌埠智造,聚力推動開放合作,著力打造自主可控、芯體最多、傳感器種類最全、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形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國(蚌埠)傳感谷。”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