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農人”生態種養造福鄉梓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鄒明強 通訊員 向繼武 郭媛媛
(相關資料圖)
“生豬市場行情不好,可今年一季度,崔金蓮仍出售生豬450多頭,雖沒賺到錢,可保住了員工的崗位,就是虧本也合算!”4月16日,湖北雙黃蛋農貿公司負責人、建始縣新的社會階層聯誼會副會長崔金蓮算養殖成本賬,仍是一臉興奮。
2010年,崔金蓮從福建打工返鄉后,應福建客商采購恩施農產品之需,創辦“湖北雙黃蛋農貿公司”,幫助當地農戶銷售銀杏葉、賣土豆、臘肉,年銷售額達600余萬元。
2018年崔金蓮將農貿公司辦成實體企業,打造“綠色種植+生態養殖”循環產業鏈,帶動當地閑余勞力就業。
為此,她先期投資20余萬元,治理老鷹河200多米長污水河道,清理10余畝河灘垃圾,堤岸栽植300余株綠化樹,整修魚塘養魚。同時投資80余萬元,從2公里外山頂引山泉水源,籌辦生態養殖場。
利用當地豐富的薯類飼草,崔金蓮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發展生豬養殖,她上山東請教養殖大戶,學習糞污循環利用技術,按照冬暖夏涼模式設計標準化養殖場。以每頭數千元價格,從山東首批引進80頭(待產)母豬,聘請防疫技術員,開啟生態養殖之路。
創業初期,為節約開支,原本愛美愛干凈的崔金蓮,與工人一道搭豬舍 ,開荒種地,為了熟悉生豬生產全過程,她每道程序親力親為。
養豬雖然吃了不少苦,她咬咬牙挺住。與工人同吃、同住在養殖場,遇到養殖難題,主動向畜牧技術員請教……經過幾年摸索實踐,崔金蓮不僅系統掌握了生豬養殖知識,對生態養殖和銷售渠道有了深入了解,養殖場初具規模。
針對生豬價格持續下滑,飼料、人工工資綜合養殖成本的有增無減,崔金蓮采取了種養結合的方式,把豬場周圍瓜果林木種好,管理好,讓糞污變廢為寶,改良土壤。
2021年7月,當地一周內出現兩次山洪暴發,養殖場受到一定影響,崔金蓮肩披塑料,卷起褲腿,轉移飼草飼料,清淤泥,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將200余頭豬崽轉移到車上避雨,100余母豬轉移到山坡上避險,豬場殺菌消毒,再把豬一頭一頭趕回豬舍……
到2022年,養殖場已形成規模, 100多頭母豬待產,400余豬待售。
崔金蓮在“萬企興萬村”村企對接活動中,連續3年為官店鎮金家灣村、業州鎮等5個鄉鎮,4所學校、福利院捐贈“愛心鞋”2400余雙。2019年在恩施州率先創辦“職工子女托管班”為40余名職工解除后顧之憂。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