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釋放金融活力 粵港澳大灣區迎發展新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4年多來,粵港澳大灣區不斷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伴隨著不斷更新迭代、創新開放、充滿活力的金融助力,專精特新企業誕生成長、新技術不斷轉化為生產力、外貿企業海外步伐越來越穩,大灣區實體經濟迎來新發展機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模式
評估重構讓銀行“雪中送炭”
不看磚頭看專利,“知產”變資產。近年來,大灣區金融機構隨著產業升級,也在不斷提升內功,紛紛從以前重抵押模式中跳出來,重構企業授信評估要素和體系,為不斷涌現的、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新企業提供與時俱進的金融服務。
成立于2015年的瑞派醫療就是受益者之一。作為一家專注于一次性內窺鏡生產、研發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瑞派醫療產品涵蓋一次性內窺鏡、醫用內窺鏡圖像處理器、鏡下一次性治療器械等。
“傳統重復使用的內窺鏡屬于交叉感染風險較高的醫療器械,而一次性內窺鏡基于專用安全性、低成本、耗材化等優勢,釋放出巨大商業潛能。”瑞派醫療董事長易鋒介紹,瑞派醫療打破了內窺鏡核心技術壁壘,開發出的國產一次性內窺鏡產品快速占領了國內一次性內窺鏡市場。2022年,瑞派醫療產品累計覆蓋超1200家醫院,重點區域市場占有率已超50%。
但瑞派醫療在發展過程中,也曾遭遇嚴峻的資金缺口風險。“2021年前后,企業資金面臨困境。研發、生產、產線建造都要錢,資金用量大,銷售還沒有開始就出現了較大的資金缺口。”易鋒回憶,當時雖然也在接觸銀行,但根本沒有想過真的能從銀行拿到錢。因為在易鋒的概念中,貸款是需要廠房土地等固定資產抵押的,而瑞派醫療除了專利和技術,什么都沒有。“我們處在成長初期的虧損狀態,所以當工行廣州科創中心與工業大道支行主動說可以給我們一筆500萬元的信用貸款,還給予利率優惠時,真的是太出乎意料了。”
授信對象的多樣化和產業發展升級,使得銀行也在改變授信思路和模式。“科創企業往往是輕資產模式,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尚未實現盈利或盈利較小。另一方面,科創企業的增長性強,未來的發展空間大,在科創企業授信政策和風險控制方面,與傳統信貸客戶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中國工商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科創企業輕資產、重研發的特征,中國工商銀行創新推出“科創企業專屬評級授信模型”,評審更注重專利、研發能力、市場前景等指標,更貼合科創企業的特性,為科創企業提供更精準的融資支持。
易鋒明白,融資對企業的評估模式變了,開始真的看實力看前景。“現在金融機構對我們這種‘一窮二白’的企業容忍度提高了。國家給初創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據悉,過去3年,瑞派醫療共拿到8000萬元的銀行授信,基本上是信用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今年預計我們有1.2億至1.4億的銷售額。雖然還處于虧損狀態,但融資這一大助力給我們爭取到了成長發展的空間和時間。我們預測近幾年一次性內窺鏡全球市場會有一個暴發,我們也在緊鑼密鼓地拓展海外布局。”易鋒說。
強支撐
為外貿企業出海“保駕護航”
要“走出去”,更要穩穩地“走出去”。作為外貿重地,隨著疫情淡去,大灣區內外貿企業爭相“出走”,挖掘商機。其中,出口信用保險保障,為“世界工廠”的海外之路預警抵御化解了無數風險,提供了底氣和支撐。
中國音響響徹全球。在音響產業這個細分領域,中國在全球占比遙遙領先。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廣州、東莞、中山、江門等地產業集聚,廣州番禺巨大汽車音響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巨大音響”)就是其中一家,這家企業主營家用音響、藍牙音箱、智能語音音響等產品,產品95%都出口國外。
“在沒有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之前,我們跟國外客戶合作前判斷客戶可不可靠,第一個是來自客戶的自我介紹,第二個就是從網站上了解到的信息,剩下就靠我們自己的感覺了。有些客戶,信用證都不開,賬期有時候還很長,風險是很大的。一旦客戶毀約,企業損失只能自擔。”巨大音響市場部總監李孝忠說。
和中國信保合作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后,企業的心終于放到了肚子里,可以放心開拓市場。李孝忠介紹,一方面,中國信保在全球有相關資源,會幫企業調查客戶的信息,出一份完整的報告。另一方面,平時還會提供及時的風險提示。“比如,合作的企業所在的國家或地區發生什么動亂,國家經濟出現什么風險,中國信保也會給出相應建議。我們企業就會根據提示決定要不要繼續出貨或繼續簽訂訂單等等,提前有效避免風險。”
“萬一出險了,中國信保也會給予經濟補償。”巨大音響財務經理莊利洪補充說,之前一位擁有3000多家零售店的合作客戶突然破產,企業馬上與中國信保溝通。“中國信保了解情況后,給了我們九成的先行賠付,后續3個月內代表我們妥善處理了這筆風險,保住了企業利益的同時也沒有浪費企業太多精力。這使得我們外貿企業非常有安全感。”
不僅如此,據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公司圍繞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加大創新服務力度。重點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發展。在服務貿易領域,公司集中圍繞互聯網信息、國際物流等重點服貿行業,優化授信方式,加強產品綜合運用,定制個性化服務方案,支持企業穩步“走出去”。2022年全年,公司服務支持廣東(不含深圳)企業就超2.2萬家。
投未來
資本產業協同共振
投資未來,是大灣區金融的另一屬性。歷經“世界工廠”的幾十年積累,粵港澳大灣區內產業不斷迭代升級,創新技術井噴式迸發。這為資本提供了沃土,同樣,資本也為產業和技術的落地轉化提供了機遇。
硅能光電是一家位于廣州開發區的LED集成封裝領域的企業。10多年前,在中山大學半導體照明系統研究中心工作的夏雪松下定決心創業。“技術方面已經實現了的突破,如果可以真正落地,就能夠推動這個領域真正進步。”這是“書生”特有的報國情懷。硅能光電就此誕生。
硅能光電創始人夏雪松介紹,在LED光源封測的技術路徑方面,有SMD分立器件和COB集成器件兩種主流形式。最常見的分立器件就是一顆顆燈珠。以前,客戶購買到燈珠后,還要將燈珠安裝在一塊PCB板上做成模塊化的東西,才能夠在各種器具或燈具設備上使用。
“因為半導體本身怕熱,但一工作就會產生熱。如果元器件過于密集,難以散熱,對器件本身的可靠性就會造成影響。”夏雪松介紹,硅能光電致力于解決這一技術難題,把集成了聲控觸摸等功能的整個模塊一站式交付給客戶,且體積實現進一步縮小。
技術優勢使得硅能光電在COB細分市場國際國內占有率均位于前列,這背后,“資本伯樂”的協同功不可沒。
對于研發投入較高的科創類企業,成立容易,但活下來、立得住,金融的強力支撐尤為重要。“當時為了創業,賣了深圳的房子,但這遠遠不夠,企業前幾年一直在燒錢。”夏雪松說。2020年,專注于智能制造、先進制造領域的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全資私募基金公司——廣州穗開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穗開投資”)找上了門,出資2000萬元投資硅能光電。
“我們對企業開啟了投資陪伴模式。給錢的同時,也在不斷鏈接資源,讓企業成長發展。”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中說。
張曉中介紹,穗開投資入股后,企業實現了“增信”,并推薦招商銀行成為硅能光電的授信行,獲得了2000萬元授信額度;為硅能光電引薦了上游原材料光學膠的國產供應商,目前已在新產品開發上開展業務合作;同時,作為國企資本,穗開投資協助硅能光電擴大產能,計劃以集團內合適地塊為硅能光電定制開發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目前正在推進合作建廠事宜。
“獲得資金支持的同時,在投資機構幫助下企業治理也進一步規范,讓我們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創新中,提升核心競爭力。”夏雪松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