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在哪,怎么“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路線圖”已經明晰。3月1日,在“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對這項工作的安排做了詳細解釋。
(相關資料圖)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應對這些風險挑戰,需要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優化政策工具組合,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財政政策取向、安排提出明確要求。會議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劉昆說,“加力”,就是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今年的加力點主要有三個:在財政支出強度上加力、在專項債投資拉動上加力、在推動財力下沉上加力。
這意味著,在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6萬億元的基礎上,今年財政支出規模還將繼續擴大;在2022年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過4萬億元的基礎上,專項債規模將繼續擴大;在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9.71萬億元基礎上,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
與此同時,兼顧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著力助企紓困。另一方面,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效帶動擴大全社會投資,促進消費。同時,加強與貨幣、產業、科技、社會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這項工作包含五項重點內容:完善稅費支持政策,著力紓解企業困難;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必要支出強度;大力優化支出結構,不斷提高支出效率;均衡區域間財力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嚴肅財經紀律,切實防范財政風險。
其中,稅費支持政策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也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首要發力點。
我國新世紀減稅降費的大幕是在2009年拉開的。為應對金融危機沖擊、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作為積極財政政策重要內容之一首次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之后的十余年,“減稅降費”成為稅費政策調整的主基調。
2022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億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約2.46萬億元,超過2021年辦理留抵退稅規模的3.8倍,力度是近年來最大的。
由此,我國小口徑的宏觀稅負一改1994年以來持續上升的趨勢,從2012年的歷史高點18.62%下降至2022年的13.8%,切實減輕了市場主體負擔,激發了市場活力,對于穩定經濟增速、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表示,減稅降費政策直擊了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把這個“肥”施到了企業發展的根上,減負紓困的效果比較明顯。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稅費的負擔下降了2.7%。企業的現金流增加了,發展活力增強了,應對風險挑戰的韌性更足了。
他說,2023年,各項稅費支持政策仍將對助企紓困、穩住經濟大盤發揮重要作用。這項工作分三部分進行,一是落實落細現有政策,繼續實施好已經明確的減稅降費政策,扎扎實實把該減的稅費減到位。二是優化完善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市場主體。三是進一步增強政策精準性,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為微觀主體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朱忠明承諾,財政部門將綜合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紓困需要,盡快研究明確政策,抓好落地見效,推動形成“水深魚歸”“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