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外擺,為城市“香氣”創造外溢空間(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小燕
近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商務局聯合印發《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北京將制定實施商圈外擺經營管理規則,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外擺試點。
(資料圖)
記者留意到,近年來,北京、上海、廣西、廈門、成都等多地紛紛開展商業外擺的模式探索,以提振消費活力,擴展城市商業形態。商業外擺新政的發布,也讓眾多商販和消費者們躍躍欲試。
多地試點商業外擺區域
去年9月,作為北京市商業外擺試點區域,朝陽區藍色港灣商區策劃的停車場集市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消費打卡,感受城市煙火氣,在附近工作的李晴就是其中一位。
“主要有烤香腸、章魚小丸子、冰糖葫蘆各種小吃,還有一些特色手工藝品,每家一個攤位,齊齊整整地擺放在門口的停車場,遠遠地就能看見連排的燈光,非常漂亮。”回憶起去年集市的場景,李晴難掩興奮的神色。在她看來,停車場集市的商品價格比商場低、選擇更多,更能體驗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真實感。
除北京在三里屯、藍色港灣等區域開展商業外擺試點外,廈門、成都等地也有過探索。例如,去年8月,廈門發布《廈門市沿街店面適當跨店經營管理實施導則》,對處在背街小巷、次干道和交通流量適宜地區的餐飲、服裝、鮮花水果、生鮮食品等店面開放“適當跨店經營”申請,并由屬地職能部門上門劃定“經營外擺”的時間和區域范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廣西等地也加入了商業外擺模式的隊伍。
新模式引爆線下消費熱潮
“在眾多的城市戶外商業中,外擺商業是非常靠近消費者的存在,主要滿足零散的消費需求,經營的時間、空間靈活度高,且有著很強的人群聚集效應。”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介紹,門店外擺既包括街邊門店的外擺銷售、外擺餐飲,也包括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的主題街區外擺、天臺外擺、中庭和邊角空間外擺等。
香味濃郁的小食,搭配上顏色鮮艷的商品、響亮有趣的叫賣聲,成為商業外擺吸引消費者的“首要招式”。
記者在前門大街、大柵欄等商業步行街看到,盡管該區域沒有劃定商業外擺的集中范圍,但還是有不少商戶選擇在門口擺放小攤吸引消費者進店。
經營一家串串香店的老朱說:“小攤就放在門口的臺階上,逛街的消費者不僅能聞到味道,還能一目了然,走著走著就想進來看看。我們得在一旁引導大家選購,不能影響門口的交通。”
據負責藍色港灣商區停車場交通協調的王師傅介紹,商戶進入時都按照先來后到的次序自覺排列,消費者購物產生的垃圾都會被商戶離場時帶走,商場也安排了專門的清潔員做最后的打掃。
“烤香腸的香味兒飄了好幾個小時,但是按規定我們上班時間不能進去消費,必須守住崗位等待交班!”王師傅笑著說。
繁榮戶外商業更要精細化管理
商業外擺帶來了一波線下消費熱潮,也對城市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年后回京一直沒有機會過來看看,今天特地約了同事一起,沒想到連著兩周沒有辦了。”2月20日下班后,再次前往藍色港灣的李晴沒想到“撲了個空”,她建議商場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向公眾及時公布信息。
根據北京市印發的《實施方案》,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的外擺試點,由區政府統籌組織相關部門劃定外擺位,明確外擺時間、經營品類等細則,由經營者向所在街道進行網上報備,由街道對細則落實情況進行監管。
針對李晴遇到的情況,賴陽建議,城市中應該開辟出一些場所,約定一些時間,然后根據城市的功能、社區的需要和對某一類商品交易的習慣,規劃出合理的外擺商業空間,使其變得常態化、變得更有特色。同時,也應該鼓勵街頭藝術家的彈唱、作畫、行為藝術表演等文化類業態,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觀、文化資源。
“繁榮戶外商業更要精細化管理。”賴陽表示,具體可以從限定戶外商業經營專門區域、實施戶外商業經營定時制度、實行戶外商業經營者登記制、強化衛生管理、舉辦食品衛生安全責任者培訓等方面入手,平衡戶外商業與城市道路暢通及城市衛生和秩序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