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專精特新’”系列報道②】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瞄準新興產業,立足自身特色,重慶引導和培育中小企業走上發展新路——(引題)
“專精特新”助推制造業重鎮煥發生機(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國
閱讀提示
重慶以自身產業定位和特色為出發點,引導和培育更多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發展新路,讓傳統優勢板塊進一步發展、完善、成熟。而“專精特新”企業的不斷出現,也讓這個傳統的制造業重鎮煥發出新的生機。
汽車自動變速器70%以上靠進口,成為制約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日前,隨著重慶藍黛公司年產20萬臺6AT自動變速器投產,這一狀況或將發生改變。歷時10年,藍黛公司先后投資近5億元,攻克諸多技術難題,成功研制出首家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6AT變速器。
在重慶,像藍黛公司這樣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共有257家。越來越多專精特新企業涌現,悄然改變著重慶制造業的面貌。
“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79家,是前4年總數的1.8倍。此次又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9家,是此前總數的1.2倍,雙雙創下新高。”重慶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當前,“專精特新”不僅成為帶動全市中小企業發展的“領頭羊”,亦成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練就“僅此一家”的絕活
作為“制造大市”,近年來,重慶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成效初顯,不少企業在細分領域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
位于璧山區的重慶弗迪電池工廠,堪稱世界級工廠。在這里,一套精益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制造管理系統,幫助企業構建了可用于“刀片電池”生產制造的極為嚴苛的生產環境和生產工藝。
刀片電池通過了動力電池領域最為嚴苛的“針刺”安全測試,難度堪比登頂珠穆朗瑪峰。弗迪電池公司董事長何龍進告訴記者,目前,重慶弗迪平均6秒生產一塊刀片電池電芯,一天可以生產1.2萬塊刀片電池電芯。未來可以提升到兩倍以上的產能,為40萬輛純電新能源車提供動力。
另一家專注于汽車領域的企業——中科創達(重慶)汽車科技公司,同樣有著屬于自己的“技術城池”。
“我們將手機、平板設備成熟完善的軟件開發體系應用到汽車領域后,賦予了車載系統類似手機的操作和使用體驗。”中科創達負責人說,全球40大主流汽車品牌中,75%都在使用中科創達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服務。其中,有相當大部分的產品和服務,中科創達做到了“僅此一家”,讓客戶“別無選擇”。
除了“地上跑的”,還有“天上飛的”。如今,在航天領域,也有重慶“專精特新”企業活躍的身影。“衛星搭載升天,在軌留存時間只有5年左右,每年都會有補星的任務需求,這正是我們面對的市場空間。”說這話的是重慶零壹空間科技集團創始人兼CEO舒暢。
從成功發射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至今,零壹空間自主研制的“重慶兩江之星”火箭已成功發射4次,實現了民營火箭“一箭一車一站一機一PAD”的“五個第一”。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該企業已有多項產品參與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國產大飛機等重大戰略工程。
智能制造推開市場“大門”
“這看似普通的門上,鑲嵌了一臺小巧精致的空氣凈化器。一旦PM2.5超標,這扇門能自動凈化空氣。”對著自家的“明星產品”,重慶美心蒙迪門業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瀾自信地說,正是抓住了緊貼市場需求的“門道”,企業才得以在行業競爭中搶占“風口”,搏殺出更大的市場空間。
王瀾告訴記者,在以前“手把手”傳統生產方式下,一條門業生產線需要150名工人,而現在只需25人即可。“只需30秒,智能化生產就能讓一塊鋼板變成一扇門,并且產品誤差值在0.5毫米內。”
記者在美心蒙迪生產車間看到,多條智能生產線有序運轉。技術人員只需操作智能生產系統下達指令,生產線即可開始自動生產。永不斷電智能門控系統、磁懸浮電動感應門、抗疫智能門……生產線上走下來的各式充滿“黑科技”元素的創新產品,令人耳目一新。
重慶品勝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客戶們眼中的“香餑餑”。“近兩年來,我每天處理最多的事,就是處理客戶‘插隊’的訴求。”公司技術總監羅維不無自豪地說,這些單位等著急用我們的標識應用解決方案,都希望我們能提前安排業務人員。
作為全球第一家開發出能連接手機的標簽打印機的企業,品勝科技的產品創新為企業帶來了一大波紅利。但好景不長,隨著另外一些企業進入,便攜式標簽打印機市場很快出現同質化競爭,價格戰愈演愈烈。
“形勢逼迫,我們不得不做出新的選擇,即在做硬件產品的同時開發標識應用系統,為企業提供標識應用解決方案。”羅維說,隨著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對標識應用的需求日漸增大,品勝科技的產品很快在電力、通信等行業打開了市場,銷售業績呈現出幾何倍增的勢頭,目前在全國通信市場的占有率已超過60%。
強鏈補鏈變“引擎”
引導和培育更多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發展新路,重慶以自身產業定位和特色為出發點,讓汽車等傳統優勢板塊進一步發展完善成熟。而“專精特新”企業的不斷涌現,也讓這個傳統的制造業重鎮煥發出新的生機。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重慶供應鏈企業的“轉向”,上千家零部件配套企業,讓新能源汽車產業“換道超車”有了高效“引擎”。
除了傳統制造業,重慶在新興產業上也不遺余力。小衛星組網被認為是民營火箭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力之一,未來火箭運載市場屬于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舒暢認為,僅微小衛星的發射就可能是千億級市場規模。
事實上,重慶在科技創新、財政支持、人才引進等各方面出臺配套政策,為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支持。今年以來,通過重慶種子、天使、產業、風投基金累計發起設立的123只子基金,已向生物醫藥、物聯網、新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近2000個項目投資了超過1000億元。重慶計劃,到2025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市級達到2500家,國家級超過300家。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