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實施重點領域改革——(引題)
營造高標準國際化營商環境(主題)
【資料圖】
營商環境既是發展軟實力,更是核心競爭力。北京作為首都,肩負著率先營造高標準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制度體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增強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使命。
從“政府端菜”到“企業點菜”,從“串聯審批”到“并聯審批”,從部門之間“各自為戰”到“協同作戰”……近年來,北京強力推進5個版本營商環境改革,千余創新舉措接茬落地,改革經驗也向全國推廣。在中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北京綜合排名連續3年成績優異,營商環境改革實現了從跟跑摸索到領先示范的轉變。
快速審批一氣呵成
有這樣一組數據,展示了京華大地的市場活力:今年1月至11月,北京市新設企業23.10萬戶,同比增長7.36%;截至目前,全市電子營業執照累計調用量9100余萬次,居全國首位;截至11月底,84萬余戶企業通過全程電子化辦理企業開辦,全程網辦率超95%……
越來越多企業相信北京、選擇北京、扎根北京,一個關鍵因素便是營商環境。
企業開辦是企業進入市場運營的第一步,也是感受營商環境的第一環節。今年,北京通州城市建設運行集團有限公司正式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經辦人趙梓堯感受到了企業開辦審批的提速,“非常快!流程上,網端登記、手機APP端認證、現場視頻一對一答疑、當日提交立等取件,整個經辦流程銜接緊密、可謂一氣呵成”!
企業開辦1天即可全部辦結,這只是北京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一角”。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行政審批環節多、時間長、成本高等問題,北京大刀闊斧再造審批流程,過去5年北京市在企業開辦、辦理建筑許可、獲得電力、不動產登記、跨境貿易、納稅等領域共壓減審批環節42個、壓縮審批時間656天,企業“準入不準營”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政府審批效率大幅提高,直接帶來的是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降低。5年來,北京通過實施重點領域一系列突破性改革,僅由于營商環境改革措施的出臺,直接減少企業經營成本約60億元。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近日發布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22)》顯示,北京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持續保持全國領先,連續三年總體指數為“非常高”。而政務服務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北京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電子印章在政務服務業務受理、補正、審批、出證等環節加蓋3360萬次,身份證、戶口簿、營業執照等226類電子證照在1481個事項中累計應用2352萬次,企業、群眾可在北京市政務服務網用戶空間復用已歸檔的電子材料……近年來,北京市依托國家和北京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大力推行申請、受理、審批、歸檔等政務服務全流程電子化,企業從開辦、變更到注銷全部在線辦理。目前,北京建成了覆蓋市、區、鎮街、村居四級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68個市級部門和16區、經濟開發區全部入駐北京市政務服務網,線上用戶總數達3970余萬個,98.81%的市級事項及97.82%的區級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現在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太方便了,不用再跑去大廳,網上就能解決。”今年9月份,領到北京市平谷區新辦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負責人赫凱告訴記者,今年公司計劃在平谷區開辦新廠,在網上提交所需申請材料后,僅用3天便拿到了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電子證書。
數據“自動”,省去企業“跑動”,“一門、一網、一窗、一次”改革,用越來越多的“一”讓企業感受到方便。
“只進一門”,壓減各部門專業審批大廳,市級60個部門的2500余項政務服務進駐市級政務服務大廳,實現了從“跑部門”向“跑政府”的轉變,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多頭跑”“來回跑”的問題。
“一網通辦”,覆蓋市、區、鄉街、村居四級的網上政務服務大廳建成,公積金、社保等1000余項事項掌上可辦。
“一窗通辦”,為了避免企業群眾重復取號、排隊,奔波于不同窗口,北京市全面實施“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綜合窗口工作模式,取消過去的部門擺攤設窗,實現所有事項均可在任一窗口辦理。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開展市場主體歇業備案,讓經營困難的主體能夠暫時“休眠”,已為300多個經營困難市場主體辦理歇業備案。
投資興業一流環境
“北京云法庭”實現網上庭審累計超過117.75萬次,位居全國前列;北京破產法庭對全市破產案件集中管轄,自2018年至2022年7月已受理破產案件2823件、審結案件2181件;商事訴訟全流程提速,僅2021年以來累計通過簡易程序審結案件44.6萬件,簡易程序適用率達到58%,平均審理周期為47天,比法定審限縮短近50%。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戴穎表示,北京注重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作用,努力為市場主體營造公平公正、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見微知著。北京以規范高效監管,增強企業精耕細作信心: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39個部門、792個行政檢查事項納入雙隨機抽查清單,覆蓋率超過90%;構建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和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信用監管機制;針對“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主體適用監管規則不清晰的問題,將中關村科學城范圍內的直播和短視頻購物納入“沙盒監管”機制,引導新消費模式健康發展;在市場監管、人力社保、文化市場等領域出臺輕微違法行為容錯糾錯清單,223項輕微違法行為可依法免予或減輕處罰……
外資企業需要更國際化的投資環境。“投資北京地圖”數字服務平臺集成北京市投資領域的政策、空間和服務資源;外商投資企業一站式服務體系實現境外投資企業備案“全程網辦”;國際商事法庭和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為企業提供涉外商事案件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服務,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實現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窗受理”。2021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55.6億美元,為2012年的2.3倍,新設外資企業1924家,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值。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正讓北京逐漸成為企業成長的沃土。
“北京市堅持首善標準,率先探索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戴穎說,下一步將繼續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一體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促進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韓秉志)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