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石油行業來說,2020年是動蕩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橫掃全球,讓整個世界突然慢下來,甚至暫停。被疫情吞噬的石油需求,猶如緊箍咒,牢牢地控制著石油價格。
隨著疫苗方面好消息不斷傳來,即將到來的2021年似乎充滿了希望。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認為,安全有效的疫苗出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改變了全球經濟的前景,也改變了石油需求的前景。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出略為樂觀的情緒。標普全球評級稱,自疫情暴發以來,其預測首次穩定下來;盡管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但隨著嚴重下行風險緩解和上行風險出現,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更為平衡。這反映出市場信心略有上揚。
該評級機構預計,亞太地區的GDP在2020年將萎縮約2%,2021年將增長近7%。然而,在除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預計經濟活動要到2021年第三季度才會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展望2021年,標普全球評級認為以下是石油市場需要關注的四大關鍵主題。
01、新冠疫情后的石油需求復蘇
隨著疫情最嚴重時期的過去,標普全球普氏分析(S&P Global Platts Analytics)將2021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上調50萬桶/天,至630萬桶/天,其中亞洲,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需求增長領先。預計2021年的石油需求將達到9953萬桶/天。
不過,該機構警告稱,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增加和疫苗接種的成功,意味著全球石油需求在短期內可能會惡化,但在未來6個月后將會改善。
普氏分析預計,2021年亞洲石油需求將增長170萬桶/天,與2019年疫情前水平相比持平或略高。在2021年的需求增長中,中國和印度將占大約70%。不斷增長的運輸需求、工業活動的回升和政府刺激計劃,是推動中國和印度石油需求上升的部分因素。
普氏全球需求與亞洲分析負責人吳康表示:“中國石油需求增長中大部分仍將來自交通運輸行業——道路交通恢復正常增長,汽車銷量增長及私家車出行增加。”他還表示,石油化工、工業和船運也將推動石油需求增長。
中國石油需求復蘇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經濟刺激計劃放緩,標普全球評級已經預見到了這一點。預計這將導致中國明年的增長勢頭略微放緩。盡管中國政府今年的政策重點是自力更生和更多地依靠內需,但中國仍將受到全球經濟變化的影響
印度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不過,隨著每天新增病例的減少,以及限制措施的不斷放松,印度的形勢在好轉。印度的汽柴油需求在10月底的節日前急劇回升,促使煉油商提高開工率。盡管相對于2020年第四季度,2021年第一季度的需求預計將有所緩解,但明年的整體前景是樂觀的。
標普全球評級指出,這是由流動性增加推動的——與新冠疫情前水平相比,11月的流動性平均為124%,并在12月初呈現出更高的趨勢;汽車銷量增加,過去幾個月,制造業PMI等領先指標保持在50以上水平,表明經濟處于擴張狀態。
02、歐佩克+供應管理
由于非OPEC國家的石油供應受到疫情的影響——例如,美國的石油產量預計將從疫情前的1300萬桶/天下降到2021年的1024萬桶/天,2021年OPEC和俄羅斯將繼續主導石油市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復蘇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OPEC及其OPEC+正努力解決該釋放多少原油的問題,且已經達成共識,然而,目前的共識是設置了月度的產量供應水平,而不是慣例的季度或半年產量供應水平。因此,市場需要為明年更大的波動做好準備。OPEC+在5月制定了每日減產970萬桶的計劃。這一數字在8月份降至770萬桶/天,并將在1月份進一步降至720萬桶/天。
OPEC平衡原油市場供應的行動在2020年已遇到幾項挑戰,包括主要成員國伊拉克、尼日利亞和阿聯酋的超額產量問題,以及年底前利比亞石油重返市場的問題。
但明年,產量配額將變得更加復雜,因為在特朗普力圖將伊朗石油銷售歸零之后,隨著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伊朗石油有望重返市場。
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Hassan Rouhani)本月初對其內閣表示,石油部已接到指令,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讓石油業的資源和設備在三個月內恢復全部產能。伊朗政府預計在3月20日開始的下一個財政年度,原油和天然氣凝析油的銷售將達到230萬桶/天。
03、變化中的煉油格局
2020年,每日800萬桶的石油需求銳減,對全球煉油商造成了沉重打擊,亞洲也未能幸免。
菲律賓和大洋洲地區國家的煉油廠要么已經宣布關閉,要么正在認真考慮是否關閉,這使得這些國家只能靠進口來滿足大部分石油需求。殼牌最近宣布,將把位于新加坡的Pulao Bukom煉油廠的產能減半,以降低其碳強度。
如果所有關停計劃完成,多達95萬桶/天的產能將消失,將為該地區的其他煉油企業,尤其是中國和韓國的煉油企業,創造出口機會。
中國則逆勢而上,到明年年底,中國的煉油產能預計將增加100萬桶/天以上。
普氏分析數據顯示,中國原油蒸餾能力在亞洲地區的比重上升了9個百分點,從2010年的40%增長至2019年的49%,預計將在2022年上升到50%。這凸顯出中國作為煉油中心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考慮到中國煉油企業的靈活性,以及它們迄今能夠經受住地區利潤率長期疲弱時期的考驗,中國煉油企業也將處于向菲律賓和澳大利亞新興煉油網點供應的最佳時機。
04、能源轉型
新冠疫情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包括石油在內的化石燃料,并加快了向低碳經濟的轉型。目前,占世界石油需求20%的三個國家——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宣布了碳中和目標,盡管是漸進的,但這對石油需求和石油投資的影響不容忽視。
石油需求峰值的時間線已經改變。今年9月份,BP在其發布的2020世界能源展望中表示,市場可能永遠無法恢復到新冠疫情前每日約1億桶的水平,OPEC 今年10月首次預測全球需求將見頂,并估計全球對石油的需求將在約20年后停止增長。
由于清潔交通政策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長,石油需求預計將面臨最大的打擊。不過,來自石油化工的需求和長距離運輸燃料的需求預計將抵消部分需求下降。
2020年9月,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上漲80%,中國汽車工程協會10月中旬宣布稱,他們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在新車總銷量的占比,將從目前的5%躍升至20%,到2035年,增加到50%。
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日本和韓國在氫能源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韓國成立了一個新的未來汽車政府部門,該部門將幫助開發電動汽車和氫燃料汽車相關技術。該部門已經繪制了宏圖:到2025年擁有113萬輛電動汽車和20萬輛氫能源汽車,分別相當于目前的9倍和20倍。
在日本,一群來自不同行業的88家公司成立了日本氫能協會(JH2A),以發展氫能供應鏈,并通過實現以可承擔的價格廣泛供應氫能,促進氫能作為一種潛在的新能源得到更廣泛的利用。
但是,即使全球經濟轉向低碳經濟,世界仍然需要石油。根據OPEC的數據,為了滿足未來的需求,到2045年上游投資需達到3800億美元/年的水平,累計9.9萬億美元。但隨著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匯豐(HSBC)等國際銀行承諾在其貸款組合中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化石燃料生產商獲得資金將變得困難。
正是因為這種投資不足的趨勢促使全球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繼續押注石油,而殼牌、BP和道達爾等同業公司則向更清潔的燃料進行轉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