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瑞股份近日遭遇到流年不順,股價在短期暴跌50%,這背后除了油氣市場突然變化的沖擊,更與企業基本面中存在的諸多財務問題有關。其不僅有應收款項占比過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資金鏈運轉,且存貨數據的居高不下也讓投資者對其毛利率的偏高產生懷疑。
近日,有關“某上市公司副總裁鮑某被指涉強奸案”一事將杰瑞股份推上了風口浪尖,雖然上市公司對此發布澄清公告稱,新聞報道中涉及的當事人鮑某,為杰瑞集團副總裁,非杰瑞股份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但負面新聞在網絡上的迅速發酵還是讓杰瑞股份很頭疼。而更讓杰瑞股份頭疼的是,在該事件發酵前的股價大跌,自2月17日的41.83元的股價高位“大跳水”開始,至3月30日最低股價20.78元,股價一個多月出現“腰斬”。
記者注意到,在股價大跌開始的(2月17日)前兩天,杰瑞股份還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景象,其在2月15日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稱,2019年營收達到69.32億元,同比增長50.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67億元,同比大增122.14%。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即便有這份“喜報”在前,也沒有能夠阻擋住接下來的股價直線下墜,究其原因,除了外圍油氣價格的劇烈動蕩帶來明顯負面影響外,若細看杰瑞股份近些年的經營表現,還可發現其財務結構方面也是存在一定問題的,比如其應收款項占銷售金額比例較大,曾出現很多壞賬損失,又比如近年來公司存貨金額大量攀升等,諸多問題的長期存在,在一定程度影響了投資人堅定持有的信心。
受國際原油市場動蕩影響,業績“變臉”風險大增
財報顯示,杰瑞股份主營業務是提供石油開采過程中固井和壓裂等環節上的裝備和服務,2018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達到45.97億元、69.25億元,同比增長44%和50%;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1億元和13.6億元,同比大增807.57%和121.16%。雖然近兩年杰瑞股份的業績看似大好,但《紅周刊》記者依然發現,其在2015年至2017年間的歸母凈利潤出現了連續三年下滑。
作為一家油服產業鏈上的公司,杰瑞股份業績的好壞是深深依賴石油市場表現的,若石油市場不穩,則其業績也會受到很大拖累,2015年和2016年凈利潤的大幅下滑均因受該因素影響。而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的業績快報中也曾提示,凈利潤的大幅下滑主要是因為油氣行業不景氣,導致油田服務和設備市場一片凋零。如此的說法意味著,即使截至2019年公司營收已近70億元,但其經營仍然深受外界環境的“捆綁”,業績增長是否可持續都十分被動,一旦國際原油市場再次出現暴跌,業績很可能會出現“大變臉”。不幸的是,進入2020年之后,這一種可能真的發生了。然而問題在于,在經營業績連續增長了兩年之后,在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沖擊下,其2020年的業績又該如何變化呢?
或是提前預判到自家油氣資產的風險,杰瑞股份的股東們在股價大跌之前就展開了積極減持行動。在股價持續大漲的2019年,公司于8月17日披露了《關于控股股東、董事減持股份的預披露公告》,稱股東孫偉杰、王坤曉、劉貞峰計劃自本減持預披露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窗口期內不減持),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合計不超過38314158股(占本公司總股本比例4%)。事實上,從今年3月2日發布的公告看,這些股東在股價高位時已經完成了減持。若按減持期價格區間28.45~39.79元/股來計算的話,這幾個股東總共減持套現約13.8億元。在“風暴來臨”前,股東集體“跑路”,或從另一層面意味著這些股東們其實對自家公司未來的經營信心也是不足的!
應收款項常年占比六成以上,“造血”空間被壓縮
除了外部市場環境惡化不利于公司外,在自身經營上,杰瑞股份也存在不少風險因素,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其應收款項常年占營業收入比例過高,基本在60%以上,這意味著杰瑞股份的營收中有超過60%以上收入都是“紙面富貴”,并沒有形成現金落袋,這種經營特點使得杰瑞股份的經營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差距較大。財報顯示,2018年至2019年,公司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471萬元和2.33億元,而同期歸母凈利潤卻達到了6.15億元和13.6億元,兩項數據對比顯示出,公司的實際“造血”能力并沒有賬面上看起來的那么強大。
有一點是很奇怪的,即2018年和2019年杰瑞股份營收相比前幾年都大增,但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卻比2016年和2017年還要少,如果說這是受回款因素影響,那么在2016年至2017年公司應收款項占銷售比例更高的情況下(已經超過70%),其經營現金流量凈額遠遠大于2018年和2019年,而若不是這個因素,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公司現金流量凈額出現大幅減少的呢?
《紅周刊》記者仔細對比了公司近幾年的現金流量表,發現2018年和2019年公司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猛增,都超過7億元,而在2016年和2017年,這一金額分別是2.7億元和3.6億元。要知道,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主要是用于支付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其他應收款等,但查看2018年和2017年這幾項費用的變化,并沒有出現這么大的差額,2017年其“三費”之和大約在6.27億元,其他應收款也只為6728萬元,而2018年其“三費”之和也只是7億元左右,其他應收款9346萬元,也沒出現大幅增長。那么,自2018年之后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又為何突然翻倍增長呢?難道是有很多銷售費用等投入還沒變現到營收之中?若這樣,似乎又不太符合杰瑞股份這家重資產公司的特征,因為從企業生產特點來說,按理其不太需要先期大量投錢打造營銷環境的。可事實上又出現違背常理情形,那么,公司大幅增長的這部分花銷又花到哪里去了呢?
除因應收款項占比較高,導致企業“造血”空間被壓縮之外,杰瑞股份還因此產生不小的壞賬風險。2016年、2017年,公司壞賬損失分別為7836.79萬元和9452萬元,雖然至2018年之后,壞賬損失突然大幅減小(未披露原因),但截至2019年,其應收款項中仍有4488.3萬元的壞賬準備被公司標注為“回款風險較高”。因此,公司未來是否還會出現大量壞賬侵占利潤空間的情況,從應收款項持續高企的表現來看,似乎是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查看杰瑞股份的財務結構,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其2019年突然將大量資金投入交易性金融資產之中,由往年的幾百萬元突然提升至7.9億元。對于這種變化,公司為何要這么做不得而知,這部分交易性金融資產的風險有多高,也并不清楚。不過,從公司往年情況來看,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都曾出現過不小的損失,如2017年、2018年分別減值5988萬元和2598萬元。
存貨數據有異常,毛利率真實性值得考究
此外,《紅周刊》記者還注意到,在杰瑞股份的財務結構中,近兩年來存貨的占比越來越高,2018年至2019年分別為22.58億元和41.65億元,占總資產比例分別為18.95%、25.21%,2018年時,存貨還曾跌價4002萬元。核算杰瑞股份近兩年存貨數據,《紅周刊》記者發現,其存貨數據方面是存在較大異常的。
據財報披露,2018年和2019年向前五名供應商采購的金額分別為6.44億元和12.93億元,占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22%和21%,由此可推算出當年采購總金額分別為29.02億元和56.74億元。
此外,杰瑞股份還披露了營業成本中的材料消耗金額,2018年、2019年分別為21.22億元和29.04億元,材料成本占營業成本比例分別為68%和67%。將材料采購金額與營業成本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相減,2018年和2019年分別得到7.8億元和27.7億元的差額。理論上,這部分差額應該計入當期的存貨變化中,即2018年、2019年存貨中的原材料應該分別新增7.8億元和2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先不論這兩年存貨中原材料的新增金額,2018年和2019年,杰瑞股份的存貨價值總額分別為22.58億元和41.65億元,幾乎每項都比上一年有所新增,但盡管如此,這兩年都分別比上一年僅增加了6.86億元和19.07億元,比原材料應新增的金額還要少,這意味著實際情況中,杰瑞股份這兩年存貨中的原材料新增比理論新增金額還要低得多,而這本身就顯示出其存貨相關數據的矛盾,需要公司對采購金額的明細等做更多披露。
除此之外,存貨數據的異常也可能是實際營業成本要比賬面營業成本還要高,這也意味著公司的毛利率可能會有所下降,可查看杰瑞股份近幾年的毛利率,2016年、2017年并沒太多變化,但自2018年之后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都比上一年增長了5個左右百分點。短短兩年,杰瑞股份就令毛利率增長了10個百分點,如此快速增長實在讓人對其經營情況感到好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