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玉米是一種具有全球價值的商品,也是研究最廣泛的遺傳模式的生物之一。過去,對玉米野生近緣植物中發現的遺傳變異及潛在用途知之甚少。華中農業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玉蜀黍屬7個野生亞種材料構建了遺傳變異圖譜,揭示玉蜀黍屬適應性進化的遺傳機制。該研究于近日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題為: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evidence of adaptive variation in the genus Zea。
該研究揭示了來自744個基因組的高密度基因組變異圖譜,其中包括玉蜀黍屬的所有野生類群,確定了超過7000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結果表明基因交流在作物適應環境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人員重點關注高原大芻草和溫帶玉米的適應性等位基因,提出花期相關途徑在其適應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他們進一步篩選了調控玉米開花期的候選基因,并確定2個發揮作用的突變等位基因。
該研究為玉米遺傳多樣性研究提供了廣泛樣本,揭示適應性進化的遺傳機制,并確定了適應性變體,可直接用于現代育種過程。
論文鏈接: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2-01184-y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Genetics》雜志,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