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與西伯利亞分院半導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在介電材料二氧化鉿電子結構中存在奇異的準粒子,在極低溫度條件下可產生強烈的光。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Luminescence》上。
科研人員將納米結構二氧化鉿粉末冷卻至-233°С后,記錄了化合物中的紫外線發光情況。研究發現,隨著溫度降低,該化合物變得更亮,而這種輝光是由一種奇異的準粒子—自陷激子衰變導致的。溫度增強了激子與化合物結構中的氧原子的相互作用,使化合物的光學性質發生了變化。利用這一特性,二氧化可鉿用于制造激光、光學傳感器、生物醫學傳感器等電子設備。此外,根據實驗結果,科研人員建立了描述該材料形成額外輝光的時間點、輝光強度如何變化和及其特征的模型。該模型可用于開發現代光電設備中的高靈敏度傳感器或可視化各種過程的緊湊型生物傳感器。
注:本文摘自國外相關研究報道,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