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資金凈流入達100億元。
展望后市,招銀國際認為,踏入2021,全球疫情仍然是各方關注的焦點。隨著疫苖研發成功、多國開始接種,市場對今年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增加。過去兩個月價值股份開始補漲,預期1月份將繼續跑贏。此外,亦看好受惠國策的板塊。
中金公司預測港股市場2021年非系統性指數級別牛市,注重結構性機會。現時看好港股成為“共識”,雖然港股指數可能會實現年度正收益、好于A股 ,但受政策逐步退出影響,結構性機會可能會顯著強于指數表現。
花旗銀行上調今年香港恒生指數目標點位6%,由此前預測的28414點升至30054點。這意味著,恒指在未來12個月或有11%的潛在上升空間。看好原因是,新冠肺炎疫苗推出后,預期經濟將出現復蘇,每股盈利預測更樂觀,預測2021年恒指成分股每股盈利增速將為18.8%。
中信證券表示,相比A股,2021年的港股可能具有更高的配置性價比。流動性方面港股比A股更占優勢。與此同時,當下港股的估值環境相對更好,這也有利于凸顯港股的配置價值。
招商證券認為,2021年弱美元周期疊加國內經濟復蘇領先,人民幣資產受益,開放程度更高的港股有望在更大程度受益于全球資金流入。全球及國內經濟改善,企業盈利加速上行,流動性減弱,這樣的環境下港股跑贏A股概率更高;再加上港股的估值優勢以及越來越多中概股回歸香港二次上市,港股相對A股顯得更有吸引力。并且近些年國內資金越發重視對港股的配置,北水南涌在2021年大概率延續。
國盛證券表示,2020年在新冠疫情沖擊、全球風險偏好回落等因素影響下,港股市場盡管也不乏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代表的結構性亮點,然而整體表現仍處于全球主要市場靠后水平。但是2021年,隨著全球經濟共振復蘇、風險偏好提升、南下和海外資金共同流入等多重因素推動下,港股市場將迎來一輪“明明白白”的牛市。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2021年港股是價值重估與創新成長雙輪驅動的指數牛市,有望超過20%。而A股不是熊市,資金面不如港股,有較多的震蕩,年K線可能是有下影線的小陽線。港股牛市預計會呈現兩大路徑:經濟復蘇驅動的價值重估行情仍將延續,至少有望延續到1季度;另外,2021年中期之后,行情的主旋律依然又會回到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長期趨勢和主賽道。
國信證券認為,今年恒指成分股加入了高成長的科技龍頭,有望大幅拉高恒指估值水平。目前估值還未反映未來兩年樂觀盈利預測。相比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和歐洲斯托克50指數,它們動態PE為44.0倍、26.2倍和23.0倍,港股相對十分便宜。
景順長城基金認為,從當前來看,短期內2021年市場風格再平衡仍將延續。事實上,近兩年市場主要是賺估值抬升的錢,后續市場或將轉為賺企業盈利增長的錢。但從長期看,A股長期收益率較高的行業依然集中在科技、醫藥和消費升級板塊。在基數效應、低估值和海外資金流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當前港股的投資性價比突出。
招銀國際表示,市場已對2021年復蘇有相當憧憬,這從幾個周期性指標可見一斑,通脹預期亦隨經濟復蘇的預期回升,尤其是在環球主要央行之積極貨幣寬松政策支持下。企業盈利亦料隨經濟復蘇,市場估計2021年美股、A股和港股盈利皆增長近20%。以市盈率作為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之估值方法,采用2021和2022年度預測盈利之平均數作基準,以反映市場將聚焦于疫情過后盈利正常化的預期。恒指之目標市盈率為10倍至12.7倍,得出之目標區間約為23600至30000,相當于較現水平有最多13%潛在升幅。
國信證券給予恒生指數2021年36000-37000點的目標區間。當下,周期上游包括有色金屬、煤炭、原油、大金融板塊正在估值修復,伴隨全球經濟的回暖與大宗商品的上漲,以及市場的活躍,這些板塊2021年的機會貫穿始終;周期中下游的房地產、汽車、家電、餐飲/旅游、造紙、紡織服裝、教育、機械目前布局正當時,它們在21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強勢,待2021年二季度之后,PPI的上升將逐漸導致它們的利潤受到擠壓,下半年中游板塊吸引力變弱;互聯網、云計算/SAAS、芯片、消費電子目前估值較高,調整是為了展示出更好的性價比。
瑞銀財富認為,新冠疫苗有機會面世、環球及中國經濟復蘇、財政刺激及極低利率等持續對資產價格構成支持,但MSCI香港指數自三季度至今反彈逾10%,已經體現不少利多因素,估值水平不算吸引。當前港股遠期市盈率略高于5年平均值,市凈率則接近5年平均值。估計MSCI香港指數2021年盈利增長強勁反彈21%,意味2019至2022年間每股盈利年增長預期5%至6%。但基于基本面缺乏亮點,限制了估值顯著走高,港股2021年預計將溫和上漲8%至10%。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表示,將港股評級調高至“增持”,2021年底目標價亦調升至28700點,國指目標價亦升至11400點。繼續看好中國及日本股市前景,預期中國股市會繼續跑贏大市,但幅度不及2020年。大摩重申,看好互聯網、非必需消費品、原材料及工業股,予該行業“增持”,亦調高醫療保健股至“增持”;能源及金融股則維持“減持”;下調科技硬件及半導體股至“與大市同步”。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