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市場中,有兩個數字引人關注:5和8000。上周五,上市公司總部位于上海的蔚來汽車宣布,合肥工廠將停產5個工作日,并下調一季度的交付預期。更早一天,特斯拉中國則表示,將國產Model Y價格上調8000元。
兩個消息一疊加,不禁讓人感嘆:車企怎么了?蔚來在回復公眾時明確表示,停產是因為芯片短缺。特斯拉方面表示漲價因原材料價格上漲,業界分析,芯片和電池緊缺帶來的價格波動,可能是當前特斯拉面臨的兩大成本壓力。
汽車產業缺“芯”已不是新鮮事,去年下半年至今已持續半年有余,近段時間愈演愈烈。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近三周來,已有至少9家整車企業因芯片短缺停產,包括現代、本田、沃爾沃、福特、日產、豐田、大眾、三菱和蔚來,停產工廠遍布亞洲、歐洲和美洲。
汽車產業為何會缺“芯”,既是必然也是巧合。說必然,是因為汽車產業對芯片的需求越來越大,呈幾何式增長。當前,汽車產業正進行自我革命,每輛汽車所需的微控制器(MCU)芯片越來越多。據乘聯會統計,目前每輛車平均搭載的MCU超過20個。
“市場上多家MCU供應商通常通過‘直接采購計劃’指定,每款車都依賴多家MCU供應商。不過三級供應商方面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市場上十分之七的MCU來自于臺積電代工廠。”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
說巧合,是因為汽車產業缺“芯”與新冠肺炎疫情也有關系。疫情前,全球車市萎靡不振,已經歷了一年多的負增長,很多工廠都處于半停工狀態。大多數車企出于成本考慮,開始減少庫存,比如芯片。汽車所需的芯片滯銷,芯片制造商只好另尋買家,比如消費電子產品和小家電的制造廠。
為了提振汽車產業,去年年中,很多車企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去年底,政策開始產生效果。數據顯示,去年11月,中國月度新車銷量終于結束了一年多的同比負增長。但沒想到,芯片制造商卻并不想把轉給消費電子產品芯片的產能還給汽車。“從總體看,汽車MCU芯片往往只占到代工廠商產能的3%,量價均不高。因此當產能緊張時,車企的議價能力很弱,芯片產能就得不到保障。”崔東樹分析。
為了應對芯片短缺,今年以來,很多中國企業宣布投入汽車芯片研發和制造領域,比如華為、小米等。更多的車企也開始考慮自己生產和研發芯片。比如2月份,上汽成為智能芯片獨角獸地平線最大的機構股東,開始攜手造芯,并宣布將很快投入前裝量產;吉利、五菱、蔚來等也宣布投入芯片研發。
崔東樹認為,隨著更多國內企業投入汽車芯片的生產中,汽車芯片短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被逐步化解。其中,作為中國唯一一家掌握芯片設計、晶圓制造、測試、封裝等核心技術的車企,比亞迪為眾多中國車企做出了榜樣。早在2010年左右,比亞迪已投入芯片研發,因此在這次全球性的芯片短缺中,比亞迪不僅沒受到影響,還有余力為其他車企提供芯片。
除了企業積極投入研發,工信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也積極出臺政策,幫助企業克服短期困難。年初,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和裝備工業一司通過發布《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手冊》,加強上下游企業協同,以緩解汽車芯片供應緊張問題。所以,汽車缺“芯”只是暫時的,若能推動“中國芯”的成長,則將成為汽車行業的危中之機。記者 張煜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