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臺風、研發新藥、識別故障、制定生產計劃……當人們對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認知還停留在對話、寫詩、作畫之時,中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然成為實體經濟發展新引擎。
7月7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上,華為云盤古大模型3.0正式發布,其在煤礦、鐵路、氣象、金融等領域展現出來的能力令人咋舌。與此同時,華為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啟動大模型聯合創新、發布大模型訓推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出首個萬卡AI集群等一系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大動作”引發業界高度關注。業內人士認為,科技領軍企業的發力方向表明,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正在“走深向實”,將重塑千行百業。
做實事 AI大模型落地實體產業
(相關資料圖)
在煤礦行業,盤古礦山大模型已經在全國8個礦井規模使用,一個大模型可以覆蓋煤礦的采、掘、機、運、通、洗選等業務流程下的1000多個細分場景,讓更多的煤礦工人能夠在地面上作業,不僅能讓煤礦工人的工作環境更加舒適,而且可以極大地減少安全事故。
在鐵路行業,盤古鐵路大模型能精準識別現網運行的67種貨車、430多種故障,無故障圖片篩除率高達95%,成為貨運列檢員身邊有力的數字助手,將列檢員從每日數百萬張的“圖海”檢測中解放出來。
在金融行業,盤古金融大模型能根據客戶的問題,為柜臺工作人員自動生成流程和操作指導,將原來平均需要5次的操作降低為1次,辦結時間縮短5分鐘以上。
在制造行業,過去單產線制定器件分配計劃,往往要花費3個小時以上才能做齊1天的生產計劃,而盤古制造大模型1分鐘即可做出未來3天的生產計劃。
在藥物研發領域,原來一款新藥研發平均需要10年時間、花費10億美元。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助力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冰教授團隊發現全球40年來首個新靶點、新類別的抗生素,并將先導藥物研發周期縮短至1個月、研發成本降低70%。
在氣象領域,盤古氣象大模型是首個精度超過傳統數值預報方法的AI預測模型,原來預測一個臺風未來10天的路徑,需要在3000臺服務器的高性能計算機集群上花費5小時進行仿真,現在盤古氣象大模型通過AI推理的方式,研究者只需單臺服務器上單卡配置,10秒內就可以獲得更精確的預測結果。
就在7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志正刊發表了華為云盤古大模型研發團隊研究成果——《三維神經網絡用于精準中期全球天氣預報》。《自然》審稿人對該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華為云盤古氣象大模型讓人們重新審視氣象預報模型的未來,模型的開放將推動該領域的發展。”
“盤古大模型要讓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專家助手,讓工作更高效更輕松。”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在發布盤古大模型3.0時表示,“我們始終堅持AI for Industries(人工智能服務千行百業)的戰略,在深耕行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我堅信大模型將重塑千行百業。”
“除了對話、寫詩、作畫等應用之外,要將大模型切實投入到城市發展、金融科技、生物醫藥、工業制造、科學研究等領域,在實體產業落地,為社會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中國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5月底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中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發布79個。除華為外,百度、阿里、科大訊飛、美團、百川智能、云知聲、騰訊等頭部企業相繼在該領域布局。
截至目前,中國開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經在智慧礦山、藥物研發、氣象、政務、金融、智能制造、鐵路管理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業界專家認為,當前,利用大模型加速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深耕實體經濟行業,已經成為中國產業界的共識。
“下一步,人工智能大模型要加強制造業技術、產業、應用進一步融合,更深入地研發面向制造業的大模型,為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提供堅實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系統仿真及制造業信息化專家李伯虎說。
扎深根 夯實根技術大算力底座
7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公布,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4300家,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同時已建成2500多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經過智能化改造,研發周期縮短約20.7%、生產效率提升約34.8%、不良品率降低約27.4%、碳排放減少約21.2%。
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頭雁效應”正在加速顯現,而各項根技術創新是基礎。據張平安介紹,華為在最底層構建了以鯤鵬和昇騰為基礎的AI算力云平臺,以及異構計算架構CANN、全場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AI開發生產線ModelArts等,為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和運行提供分布式并行加速、算子和編譯優化、集群級通信優化等關鍵能力。基于華為的AI根技術,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效能可以調優到業界主流GPU的1.1倍。
深度應用催生對算力的巨大需求,而算力也是訓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礎。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上,張平安宣布單集群2000P Flops算力的昇騰AI云服務在華為云的烏蘭察布和貴安AI算力中心同時上線。昇騰AI云服務除了支持華為全場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外,還支持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AI框架。同時,這些框架中90%的算子,都可以通過華為端到端的遷移工具平滑遷移到昇騰平臺。此外,在大模型訓練過程中經常會遇到GPU故障,研發人員不得不經常重啟訓練,時間長,代價大。昇騰AI云服務可以提供更長穩的AI算力服務,千卡訓練30天長穩率達到90%,斷點恢復時長不超過10分鐘。
據介紹,華為在各個單點創新的基礎上,發揮云、計算、存儲、網絡以及能源的綜合優勢,進行架構創新,推出了昇騰AI集群。目前,昇騰AI集群已支撐全國25個城市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其中7個城市公共算力平臺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華為宣布昇騰AI集群全面升級,集群規模從最初的4000卡集群擴展至16000卡,成為業界首個萬卡AI集群。16000卡的AI集群意味著什么?“據我們評估,一個1750億參數、100B數據的大模型,只需半天時間就可以完成。”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張迪煊透露。
大開放 構建合作共贏產業生態
“過去一年,在各方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昇騰AI產業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開發者數量翻倍,達到了180多萬;基于昇騰AI,原生孵化和適配了30多個大模型,到目前為止,中國有一半左右的大模型創新,都是由昇騰AI來支持;已經發展了30多家硬件伙伴、1200多家ISV(獨立軟件開發商),聯合推出了2500多個行業AI解決方案,使得我們能夠規模 化服務于運營商、互聯網、金融等等不同行業場景。”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
昇騰AI繁榮的產業生態源自華為的開放式創新。華為持續開放AI模組、加速卡等,提供豐富的接口開發文檔和參考設計,以及軟硬件技術支持,助力合作伙伴推出多種硬件產品,激發創新活力。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23家企業推出昇騰AI系列新品,覆蓋推理服務器、訓練服務器、邊緣計算智能網關、工控機、開發者套件、機器人、無人機等。此外,華為全新推出“昇騰伙伴網絡”(簡稱APN)合作伙伴計劃,將通過總經銷商供貨的銷售支持、華為與總銷售商雙方的技術支持模式,以及多種商務權益激勵,鼓勵合作伙伴基于昇騰AI打造自有品牌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在AI大模型領域,針對大模型研發周期長、部署門檻高等挑戰,華為聯合科大訊飛等四家合作伙伴共同發布大模型訓推一體化解決方案,結合昇騰AI基礎軟硬件能力、合作伙伴大模型和訓推一體平臺優勢,通過共同設計、聯合開發、協同上市、持續迭代,為行業用戶提供“開箱即用”的大模型一體化解決方案,重塑大模型開發流程,解決各行業大模型落地需求,讓大模型在行業充分發揮價值。
此外,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的指導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華為等單位聯合成立“大模型產業工作組”,共同推進中國大模型應用落地及產業孵化。
據張平安介紹,目前華為云全球開發者數量已超過460萬,云商店上架的商品已達1萬多個。華為云提供了易用可靠的大模型工具套件、匯聚海量多行業場景API的開天aPaaS,以及包含豐富優質課程和技術認證的大模型專屬社區,希望與開發者及伙伴一起,共同探索盤古大模型與行業結合的創新路徑。此外,華為云還聯合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以及多家伙伴單位,共同倡議成立大模型高質量數據聯盟。聯盟將匯聚來自各成員單位的開放數據,打造覆蓋千行百業的高質量數據集,促進行業大模型的蓬勃發展。
“人工智能的發展,關鍵是要腳踏實地,推動人工智能走深向實,賦能產業升級。”胡厚崑表示,“面向未來,華為在人工智能發展上有兩個著力點:第一,打造強有力的算力底座,來支撐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第二,真正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研創新。”(記者 吳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