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翀 通訊員 李偉 彭煥
城市無漬水,出行更安全,遠程控制的智能機器人展示輕量化的內澇排水;逢路快跑,遇水“劃行”,無論高溫搶險還是水中救援,兩棲全地形車都可勝任;3天蓋一層樓、承載數千噸、可抗14級颶風的“空中造樓機”,也到現場秀身手……
在2023年全國“安全宣傳咨詢日”主場活動的九大展示區,各式“絕活”應接不暇,各類體驗身臨其境,各項互動精彩紛呈。
在大型裝備展示區,一個長相可愛的機器人引起了觀眾的好奇,工作人員介紹,它和身旁的一款一體化發電搶險救援車是“好搭檔”,一起用于城市排澇、電力、交通、搶修、抗震救災等突發應急搶險救援,具有發電供電、防汛抗旱、搶險搶修、應急照明等功能。
一分鐘可完成百米堤防風險探測的東風猛士巡堤查險車,已經可以代替人工巡堤。它搭載探地雷達、激光雷達和全景攝像等設備,它還可以在高速移動過程中,快速獲取高清連續全景影像數據,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解決方案,快速探明管涌、散浸、崩岸等險情,節省大量人力。
“發生山火只能靠人海撲救嗎?不!”活動現場,工程師向觀眾展示了一款隔離帶開辟車,遇到火情,它可以利用自帶的挖機,快速開辟防火隔離帶,拓寬防火通道,輔助清理火場,是山林撲火救援的好幫手,目前在很多山林救援中都有它們的身影。
應急裝備展示區的一個火箭模型,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已成功執行了17次發射任務,將33顆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災害應急衛星上天,都是它的功勞,對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救災來說,它提供的是基礎服務,讓衛星在很多搶險救災現場發揮作用。”工作人員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數千觀眾頻頻點頭。
還有跌倒防護氣囊馬甲,當監測到人體屬于失重和跌倒姿態時,會立即觸發防護服內的氣囊起到防護作用;以及防溺水自救手,水中遇險時一觸即開,變成一個可托浮120公斤的氣囊,而且可以循環使用100次以上。
一個個應急救援的高科技,讓數千觀眾應接不暇,贊不絕口。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