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5月金融統計和社會融資數據顯示,受去年高基數影響,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表現為“環比改善、同比回落”的態勢。當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少增5418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31萬億元。
(資料圖片)
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7.53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48萬億元,同比增長9.6%。當月凈回籠現金1148億元。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在一季度信用加速擴張后,5月金融數據延續了4月的放緩勢頭,5月信貸投放節奏延續放緩,但總體維持穩健,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隨著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利率下調10個基點,在釋放穩市場信心、加強逆周期調節信號的同時,也將推動寬信用進程再度提速。
5月信貸結構有所優化
進入二季度后,信貸投放力度較一季度有所放緩,5月份新增信貸規模雖同比顯著回落,但從信貸結構看有所改善。
分部門看,5月住戶貸款增加36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8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68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55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5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69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42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604億元。
5月份信貸結構有所改善,當月住戶短期、中長期貸款從上月的減少轉變為增加,企業中長期貸款仍為信貸增長的重要支撐。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在五一假期推動、服務消費尚處景氣區間以及低基數下,5月居民端迎來一定修復。但5月住戶貸款規模依然偏低,反映居民消費信心和購房意愿仍需進一步穩固。
“票據融資占比下降,代表信貸結構優化,與當前經濟復蘇走勢相符。”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談及當月票據融資數據時表示,近期票據利率不僅環比走高,同比也明顯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企業通過票據融資的需求下降;另外,伴隨經濟轉入復蘇過程,銀行更愿意向企業發放短期和中長期貸款。
社融規模增量同比大幅少增
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環比回升,同比大幅少增1.31萬億元。王青表示,5月社融規模增量同比大幅少增,主要受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及政府和企業債券融資三項拖累,而上年同期處于疫后的政策發力期,高基數是重要影響因素。
數據顯示,5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2萬億元,同比少增6173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5571億元,同比少5011億元。溫彬指出,5月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和政府債券凈融資在社融規模增量中的占比分別為62.4%、17.4%,為新增社融的主要支撐。
此外,5月委托貸款增加35億元,同比多增167億元;信托貸款增加303億元,同比多增922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797億元,同比多減729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凈減少2175億元,同比少2541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753億元,同比多461億元。
5月份,企業債券凈融資環比、同比均減少。在王青看來,企業債融資的低迷主要是在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背景下,城投債發行面臨嚴監管。同時,當前房地產行業尚處于調整階段,房企發債依然面臨較大困難。
M2料將繼續下行
5月末,M2同比增長11.6%,M1同比增長4.7%,二者剪刀差較上月進一步收窄,反映出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經營活動活躍度在逐漸提升,資金活化程度不斷提高。
5月末M2同比增速延續回落,在溫彬看來,主要受去年高基數效應、當月信貸派生力度有所減弱等因素影響。下階段,預計在基數逐月抬升、存款利率下調或引導居民儲蓄意愿降低下,M2同比增速預計會繼續下行。
在近期企業經營活躍度逐步改善背景下,5月末M_[1]同比增速繼續處于偏低水平。王青認為,主要源于當前房地產市場處于調整階段,居民購房款轉化為房企的活期存款規模偏低。
隨著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利率下調10個基點,釋放穩市場信心、加強逆周期調節信號。多位專家認為,寬信用進程將再度提速,6月新增信貸規模或有明顯改善。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對記者表示,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較強。比如在2022年1月政策利率降息,當月新增信貸就形成了有史以來單月最大值。預計本月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也會相應下行。LPR是貸款市場的基準利率和金融機構貸款定價的參考,待“降息”的紅利傳導至貸款市場,保持貨幣信貸合理適度增長的壓力會明顯淡化。 (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