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全國綜合保稅區最為集中的省份之一,目前省內共有20個綜合保稅區。《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的施行為江蘇綜保區內全球維修、保稅研發、跨境電商和期貨保稅交割等業務帶來的利好,可以從三個維度詮釋。
看首次:“從0到1”的跨越
2022年4月,南京海關組織實施了全國首批綜合保稅區普通貨物銷毀。通過出區焚燒方式,對蘇州、無錫、昆山等綜保區內因過期霉變等原因無法退運和內銷的1.66萬瓶葡萄酒、240個固體飲料、40千克馬鈴薯淀粉等貨物組織實施銷毀,解決了企業進口貨物至綜保區因無法退運或申報入境而長期滯留的難題。
(相關資料圖)
“以前綜保區僅支持對跨境電商的商品和保稅維修的邊角料、舊件、壞件等依法實施銷毀,對非跨境電商的不合格食品處置缺乏政策法規層面的操作指引。”昆山海關保稅監管二科副科長劉茂竹告訴記者,新政實施后,區內企業可以依法對區內貨物采取銷毀處置,海關根據企業申請,依據《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相關要求對企業銷毀業務進行監管,在維護進出口食品“國門安全”的同時進一步為企業降本省時。
這樣的突破式創新不止一例。徐州綜保區全省首創的“非保稅轉保稅”業務通過制度創新和信息化升級等手段,幫助卡特、徐工等工程機械企業實現分類監管非保稅貨物“不出卡口”直轉保稅貨物報關出口,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看業態:拓寬發展新空間
得益于《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利好,綜保區內的企業能充分利用國內市場拓展業務。
太極半導體(蘇州)有限公司供應管理部部長尤峰表示,通過對比適配政策,公司在承接境外保稅加工業務的同時利用剩余產能開展委托加工業務。2022年公司利潤增加了4000多萬元。毅登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也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公司關務經理高軍范告訴記者:“新的內銷業務已占到企業營收的45%,公司2022年全年增加利潤300萬元,節約成本約5000萬元。”
目前,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企業累計備案37家,試點數量居南京關區第一、全國前列。與此同時,蘇州工業園區海關著力為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新興支柱產業做好創新服務,助力綜合保稅區企業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目前,該綜保區已初步形成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醫療器械、航空零部件四大類高端制造產業集群。
賽峰飛機發動機(蘇州)有限公司是該園區綜保區內的一家航空零部件制造企業,2022年公司進出口總值達42.12億元,同比增長50.1%。“除新增產能需進口生產線設備外,公司每月都有大量的生產原料進口和成品出口業務。”該公司關務經理王利敏告訴記者,在海關升級智能無感卡口、試行5G+AI技術輔助驗核模式的助力下,通關效率進一步助力企業業務發展。
看模式:智慧監管促低碳
在無錫高新區綜保區內的倉庫中,無錫佳利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客服人員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辦理好“同倉調撥”業務后,幾臺叉車隨即開始在物聯網設備的監控下搬運貨物,15分鐘后,102臺多功能復印一體機完成了由“保稅貨物”到“非保稅貨物”的性質轉變。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倉儲物流企業的貨物需按照“保稅”與“非保稅”性質區分管理,區內倉儲物流企業內外貿狀態轉變通常需要約1天時間。佳利達總經理王曉紅告訴記者:“在原有監管模式下,我們需要在入區后對保稅貨物進行保稅出區申報、保稅出區短駁、非保稅入區申報、非保稅入區短駁等一系列貨物實際運輸流程,不僅短駁運輸費用成本高,而且還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資源與時間成本。”
去年12月,無錫海關“同倉調撥”業務改革試點正式啟動,貨物在倉庫內通過該關研發的 “綜保區保稅物流智慧監管輔助系統”實現倉儲物流企業“保稅轉非保稅”貨物的在庫性質高效轉換。“‘同倉調撥’新模式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僅操作及運輸部分預計每年就可節省30%的成本,通關時效也大大提升。”王曉紅說。
據悉,該項改革預期能為園區企業減少流轉作業時間約18個小時,在有效降低企業人工、場地等成本的同時,有利于綜保區綠色低碳發展。(記者 劉 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