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59.05%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18日在京對外發布了《平臺社會經濟價值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式服務業數字化”理論概念及實踐路徑:強調商家、服務商、平臺、消費者四方共創模式,重視互聯網平臺助推器作用的同時,也呼吁市場推出更多“普惠型”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彌合商家數字化領域的“新型數字鴻溝”,同時呼吁推出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行業指南,對第三方技術服務商給予政策扶持。
(資料圖片)
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正日漸凸顯,報告預測,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就業比重將分別達到59.05%、54.96%,與此同時,伴隨國民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優化,屆時服務消費占居民消費支出比重也將超過一半。
報告認為,中國服務業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盈利能力弱、數據意識薄弱、數據化基礎差等問題。社科院課題組商家調研顯示,目前有意愿且有能力獨自開展數字化的商家比例不足1%。此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也指出,79%的中小企業仍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探索階段,當下服務業商家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新型數字鴻溝”。
基于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平臺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勇堅在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式服務業數字化”概念及實踐路徑,指出在符合中國產業特征的數字化實踐中,商家企業、服務商、平臺、消費者應該四方協同,即“B-S-P-C”模式,根據不同企業特點提供低成本、低門檻、低人力資本需求、高精準、高效益、高信任、高融合的“三低四高”普惠型數字化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多方協同的價值共創生態,使數字技術普惠到不同行業的中小微企業。
報告還呼吁,針對中國服務業的特點,推出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行業指南,對第三方技術服務商給予政策扶持。
官方已多次強調,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李勇堅表示,在服務業數字化的過程中,平臺企業發揮著重要的助推器與連接器作用,產生不容忽視的社會經濟效應。
目前,服務業增加值在中國GDP中占比已經超過50%,推動服務業數字化,也有助于社會消費與就業的提升。
報告認為,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服務消費的基礎設施,在拉動消費上顯示出了巨大的潛能與韌性。以支付寶平臺為例,調研顯示從2020年至今,該平臺通過助力政府機構發放消費券、平臺發券營銷等形式,累計拉動消費近3000億元,在2022年的兩場消費節中,平臺數字化發券對消費的撬動杠桿可達1:25,極大限度地發揮了乘數效應。
課題組對美團、支付寶等典型的生活服務平臺展開研究。結果顯示,平臺在促進消費過程中,發揮著鏈接、信任、賦能、創新四大效應。例如,外賣到家服務開通,對餐飲商家總訂單量、堂食訂單量均帶來明顯提升。再如,支付寶為商家開放以芝麻為代表的信任服務,除了創新信任免押、先享后付等消費體驗外,數據模型分析顯示,開通芝麻服務的消費者平均消費總金額可提升8.3%。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經過近幾年的市場培養與教育,服務業從業商家的數字化意愿顯著提升,不能讓技術與成本,成為產業數字化升級轉型的“攔路虎”,產、學、研等相應機構方需要共同努力,讓中國服務業發展更上層樓。
現場,來自高校、研究機構等20余位學者圍繞報告提出的理論體系展開研討,并達成共識將繼續展開深入調研,為此,中國市場學會、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在會后宣布啟動“服務業數字化工作委員會”籌備工作,組織權威專家繼續推進全方位行業調研,為服務業數字化的縱深發展獻策獻計。(中新財經記者 夏賓)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